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栽培,原产巴西等南美洲温带地区。矮牵牛花色丰富、花型多样,花期长达数月之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矮牵牛广泛应用于庭院装饰、城市绿化等,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花坛花卉之王”。国外就矮牵牛遗传规律与杂交育种研究较早,新品种源源不断。我国市场上的矮牵牛种子大多依赖进口,因此自主开展我国矮牵牛的育种工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矮牵牛新品种、改变我国花卉育种现状很有必要。本文主要从矮牵牛自交系和杂交组合两个方面入手,以自交系与 F1代主要观赏性状方差分析以及 F1代发芽率对比、杂种优势分析比较为理论依据,并结合 F1代抗寒性比较等,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11个自交系和13个杂交组合,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矮牵牛自交系的选育:通过筛选自交系后代的优良单株,结合矮牵牛自交系的株高、株幅、花数、分枝数、花色、花型6个主要观赏性状的方差分析,初步选育出11个表现较好的自交系,用于下一步的自交选育。同时,对实际中矮牵牛自交系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2)优良杂交组合的筛选:通过对Ⅰ、Ⅱ组F1代的杂种优势分析,发现Ⅱ组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Ⅰ组,且30个杂交组合除花径外,在株高、株幅、节间距等主要观赏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节间距和花数的超亲优势较为明显;在6个亲本与30个杂种F1代发芽率对比中,发现F1代的发芽率远远高于亲本,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通过对Ⅰ、Ⅱ组F1代12个主要性状(花径、株高、株幅、叶片长、叶片宽、花柄长、花筒长、节间距、花数、分枝数、花期、抗性)的方差分析、对比发现,30个组合在株高、株幅、花数等方面差异显著,且Ⅰ、Ⅱ组同一组合间也具有差异性。同时在对Ⅱ组 F1代抗寒性(武汉地区)的观测与分析总结中发现,组合H×Y、H×F大白、M×Z、Z×H、Z×Y、Z×9、Y×Z、Y×9、9×Z、9×F大白的抗寒性较好。 结合多种方法的分析、对比,初步筛选出的观赏性状较好、抗性强的自交系有:红色垂吊、白色垂吊、紫色条纹、大紫F2、紫易转化、卡普里白色、卡普里蓝色、油画绯红色、卡普里丁香紫、油画白色、油画玫红色;综合表现较好的杂交组合有:Z×Y、Z×9、9×Z、9×M、9×Y、M×Z、M×Y、Y×M、Y×Z、Y×9、H×Y、9×H、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