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药代动力学及非诺贝特酸的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Dehydroandrographolidesuccinate,DAS)的化学名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是由以中药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内脂为中间体,在吡啶催化下与琥珀酸酐反应所得到的。DAS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和炎性水肿的发展,并能减少炎性渗出量,但对增生性炎症则无明显影响。临床用于呼吸道及肠道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疗效。   非诺贝特(Fenofibrate,系非诺贝特酸的前体化合物)化学名为2-甲基-2-(4-(4-氯苯甲酰基)苯氧基)丙酸异丙酯,属于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血脂调节药,通过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生成并同时使其分解代谢增多,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其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也可用于高脂血症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病。   本研究对DAS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对在大鼠血浆中非诺贝特酸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   1.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本文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DAS的浓度。本实验采用PinnacleⅡC18(150×2.1mm,5↘m)色谱柱,并以甲醇-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0.25mL/min,柱温24℃进样,进样量为20↘L。内标(IS)选用格列吡嗪。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乙醚-二氯甲烷(3:2,v/v)液液萃取。离子源采用电喷雾离子化(TurboIonspray)源,负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分析方法中DAS的的定量下限均为5ng/mL,在5~25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经方法学确证,建立的分析方法适合于大鼠血浆样品中DAS的浓度的测定,并采用该方法分别测定大鼠单次口服,腹腔及尾静脉给药穿琥宁(DAS的单钾盐)后血浆中DAS的药物浓度,得出待测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2.非诺贝特酸的方法学研究   本文建立了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非诺贝特酸的浓度。实验采用了DiscoveryC18(50×2.1mm,5↘m)色谱柱。以甲醇-水-甲酸(75:25:0.25,v/v/v)为流动相,柱温25℃,进样量20↘L,流速为0.25mL/min.进样。内标选用双氯芬酸。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100:50:5,v/v/v)液液萃取。离子源采用电喷雾离子化(TurboIonspray)源,负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分析方法中非诺贝特酸的定量下限为5ng/mL,在5~125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经方法学确证,建立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大鼠血浆样品中非诺贝特酸的浓度测定,并采用该方法检测了大鼠单次口服非诺贝特后,血浆中非诺贝特酸的药物浓度,得出此种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这一新型投融资体制的支持.目前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发达且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以
斑蝥是芜菁科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虫体,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肿瘤及肝炎等疾病,尤其对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其体内分泌物斑蝥素是斑蝥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但斑蝥素对肾功能损伤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本课题组前期通过药理实验证明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经光
李希光、孙静惟在2010年第2期《新闻与写作》刊文认为,对应危机传播管理流程的3个环节──高层决策、立即反应、主动行动──危机中的新闻发布至少需要准备3样东西:内部通报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
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应该清醒地对待,并建立明晰的对策。当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进入2004年这样喜多于忧、利大于弊的机会年份时,作为创业者,在放弃繁杂、忧虑,勇于
目的:运用溶剂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探讨其化学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为白花丹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和凝胶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白花丹参脂溶性和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IR、MS、1H-NMR、13C-NMR等谱学方法对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LPS凋亡损伤诱导组、
学位
本论文以红花为研究对象,先采用超临界提取红花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再用超声提取法从萃余物中提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提取液经过大孔树脂和硅胶柱的纯化后,得到HSYA粗品。首先在研究超临界萃取红花中挥发性成分时,不仅以红花中挥发性成分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药材粉碎粒度对挥发性成分得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还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超临界萃取的挥发性成分进
核桃楸叶为胡桃科胡桃属植物核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的树叶。原植物核桃楸,又名胡桃楸,落叶乔木,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河北等地区,河南、山东有散生,其种子、青果、树皮均可入药。现代研究表明,核桃楸具有抗菌、消炎、抗癌等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尤为显著,核桃楸各部位的提取物治疗癌症早已有广泛应用。据文献记载,对核桃楸化学成分研究多集中在树皮及根皮,对核桃楸叶研究相对
血管性痴呆(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属于中医“呆病”、“文痴”、“健忘”等范畴。在我国,由于脑血管病的多发,使得VD成为高发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对VD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