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热暴露下大鼠胸主动脉结构变化及胸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Thoracic Aortic Endothelial Cell,RTAEC)的钟基因BMAL1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体内实验:选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暴露组。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4℃,15d。热暴露组环境温度为32℃,15d。记录大鼠体重、血压和体温的变化,HE染色观察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热暴露下大鼠胸主动脉结构变化及胸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Thoracic Aortic Endothelial Cell,RTAEC)的钟基因BMAL1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体内实验:选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暴露组。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4℃,15d。热暴露组环境温度为32℃,15d。记录大鼠体重、血压和体温的变化,HE染色观察热暴露后大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进一步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热暴露大鼠胸主动脉BMAL1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体外实验: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Thoracic Aortic Endothelial Cell,RTAEC)进行热暴露,Western blot检测BMAL1,筛选最佳热暴露温度;设置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不同热暴露时间点和热暴露后不同恢复时间点(1h、2h、6h、12h、24h、48h和72h),分别检测BMAL1及细胞周期蛋白CDK4、CDK6、p16、C-myc、Cyclin D1、Cyclin B1、CDK1、WEE1及凋亡相关因子Bax、Caspase3、BCL-2的表达;最后小干扰RNA分为六组进行反向验证: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阴性热暴露组、单纯热暴露组、Si BMAL1组及Si BMAL1热暴露组;Western Blot检测上述因子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1.体内实验部分:SD大鼠32℃,15d热暴露后体重下降,血压升高。HE结果显示,热暴露大鼠胸主动脉血管损伤及内皮细胞的显著缺失,血管弹性纤维排列紊乱及断裂且在组织中BMAL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热暴露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Cyclin B1(P<0.01),CDK1(P<0.05)蛋白表达上调;2.体外实验部分: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RTAEC内皮细胞,筛选最佳热暴露温度和时间40℃,12h,此时BMAL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进一步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TAEC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增加,CDK4和CDK6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P16、C-myc、CYCLIND1、WEE1、CDK1、CYCLINB1蛋白表达在12小时有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在热暴露12h开始细胞G1/S和G2/M期出现大量累积,即G1/S期阻滞且周期蛋白CDK1、Cyclin B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此外,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增加,在12h开始RTAEC内皮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增加且在热暴露8h后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抑凋亡蛋白BCL-2下调(P<0.05);最后,RTAEC细胞转染干扰Si RNA,Si RNA 2中BMAL1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故筛选效果最优小干扰RNA;进一步对转染Si BMAL1的大鼠RTAEC细胞经40℃热暴露后,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TAEC细胞周期和凋亡。周期结果显示,阴性热暴露组和单纯热暴露组有G1期和G2/M期的阻滞;Si BMAL1组G2/M期阻滞显著,Si BMAL1热应激组G1期和G2/M期的阻滞且阴性热暴露组、单纯热暴露组及Si BMAL1热暴露组中p16、Cyclin B1、CDK1和C-Myc蛋白表达均上调(P<0.001),而Cyclin D1和WEE1蛋白表达均下调(P<0.001);凋亡结果显示,在阴性热暴露组、单纯热暴露组、Si BMAL1组中凋亡细胞数目均明显上调(P<0.0001),Si BMAL1热暴露组中凋亡细胞数目轻微上调(P<0.01)且在阴性热暴露组、单纯热暴露组、Si BMAL1组及Si BMAL1热暴露组中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均显著上调,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结论:1.热暴露可引起钟基因BMAL1表达上调;2.热暴露G1/S期阻滞,上调周期蛋白CDK1、Cyclin B1蛋白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进程;3.热暴露可能通过影响周期蛋白和钟基因BMAL1表达直接或间接引起细胞凋亡,进而影响内皮细胞功能,最终导致血管功能紊乱。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SR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病理或胃镜活检病理确诊的398例胃印戒细胞癌,作为胃印戒细胞癌(SRC)组,同时选取经手术病理或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2799例,作为非胃印戒细胞癌(NSRC)组。以SPSS22.0软件为统计工具,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印戒细胞癌组与
目的1.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再通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2.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不同形态学分型对介入再通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院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再通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统计特征、血管危险因素、介入再通治疗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共收集病例23例,其中男性16例(69
目的探讨羟基脲(HU)联合替莫唑胺(TMZ)和放疗(RT)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单纯HU组、CRT组(RT+TMZ)、HU+CRT组(HU+RT+TMZ)四组,其中行克隆形成实验绘制细胞细胞生存曲线时分组为RT组和HU+RT组共两组。采用CCK8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U/
目的探讨SCLC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SCLC的影像学分型对SCLC的诊断意义,并分析其临床研究特点从而可以有助于SCLC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就诊我院确诊为SCLC的患者的病例信息(包括胸部增强CT的影像学表现、病例特点、病理资料及肿瘤标记物及诊断手段及治疗。)结果本研究138例SCLC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为98例(71.0%)和40例(2
目的此研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措施为家庭肺康复,包括康复教育(COPD疾病管理)+康复训练(呼吸肌锻炼+四肢肌肉耐力锻炼),观察家庭肺康复对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及其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急性加重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COPD患者采用抛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吸入药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ug/4.5ug(信必可都保)1吸/次一
目的通过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心电学特点,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OHCM)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n-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NOHCM)及不同肥厚部位HCM临床及心电生理学
目的回顾性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RA合并CHD的认识,为此类疾病诊治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2011年6月-2019年8月住院明确诊断为RA合并CHD患者129例,选取同期住院明确诊断为RA且未合并CHD的患者286例,收集记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指标及既往用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A患者合
目的为了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在1型糖尿病(Type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作用,以及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T1DM患者和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NOD/Lt J)模型为研究对象,收集T1DM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检测T1DM患者外周血Tf
目的 基于中国古典哲学系统发生同构律对“和”思想进行系统性同构律研究;以“和”的同构律为指导,研究“和”思想在中医学理法方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本文运用的相关研究方法,重点突出了如下三法:文献研究法、数学研究法和中医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重点对中国古典哲学“和”思想进行系统性文献梳理;数学研究法重点从同构律数学公式,尤其以“四象三元”为数学规律演化模版,对“和”发生学的数理研究;中医个案研究法重点
研究背景DNA损伤的累积是导致细胞癌变的重要影响因素[1-2],与癌症早期的发生密切联系。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被称为肿瘤三大基因之一,共同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参与调节细胞正常的生长、分化和增殖。有报道表明DNA损伤修复基因异常[3-5],与恶性肿瘤的演变、侵袭以及对放化疗抵抗等均有着密切关联。锌指蛋白146(Ring Finger Protein 146,RNF146)是一种与DNA损伤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