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是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系统和一整套制度性安排,它最初起源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如果从公司资本来源的角度看,企业归于股东(常态所有者)和债权人(状态依存所有者)所有,资本结构即为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现代公司治理正是建立在股权治理与债权治理二者的权衡之上,体现了股东、债权人、经理层的三方博弈。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内部治理结构、企业经理行为、企业经营效率和市场价值。
在我国,公司治理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我国企业正在经历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轨,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公司治理问题,既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共性问题,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这给我国研究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学者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学术研究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关于股权治理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而关于债权治理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研究企业债务结构,在微观上可以对企业,特别是我国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和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等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指南;在宏观上则可以为我国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改革实践开拓思路。
鉴于此,本文选择我国上市公司债务结构与公司治理这一主题为研究中心,以沪深300指数的样本股为数据支撑,深入研究了债务结构是如何影响公司治理行为,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绩效的。
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前言: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第一节:对国内外学者在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作了全面的梳理,并对这些研究做简要评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二节:本文样本的选取、研究方法以及模型的设定。
第三节: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方面的关系,并对实证结论做出相应的解释。
第四节:本文研究结论的梳理,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阐述了本文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业绩指标的选取上,本文跳出了单一业绩指标的窠臼,而是采用多个业绩指标,然后用因子分析法综合为单一复合指标的方法,避免了单一业绩指标的不完全性和偏差。
在样本选取上,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的样本股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这些公司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公司治理的最高水平,研究这些公司的债务结构和公司治理,无论是对其它上市公司,还是对那些非上市公司都具有强烈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在前人研究资产负债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债务期限结构、内容结构等对公司治理和业绩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我国银行借贷对企业债务结构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债务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业绩指标负相关、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负相关等结论,并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现状给予解释,最后提出加快我国公司制度改革(包括银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债券市场建设等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