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国内改革日趋深化的时代背景下,自然灾害事件频发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因此,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事关重要。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在灾害救助中必然扮演主角,起主导作用。但仅凭少数政府应急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才能有效地实现灾害救助。志愿者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织实体,在参与应对灾害和灾害救助时应该而且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国家中,志愿者组织作为灾害救助的参与主体,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成为一支越来越活跃的力量。而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成为我国灾害救助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论文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框架。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界定志愿者组织、自然灾害及灾害救助等基本概念。介绍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相关理论,政府失灵和治理与善治理论。第三部分总结了国外志愿者组织有效参与灾害救助的相关经验:政府与志愿者组织建立合作互助关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救灾管理机构、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制度完备、志愿者组织善于寻求国际支持,试图为我国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提供借鉴。第四部分以我国志愿者组织参与5.12汶川地震救助为例,从参与救灾志愿者的组织类型、抗震救灾志愿者组织的功能和志愿者组织在汶川地震中的作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志愿者组织参与救灾的概况,概括志愿者组织在汶川地震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于我国国情,主要从建设科学高效志愿者征集体制、健全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筹资机制、推进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法制建设、强化政府对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政策引导,旨在构建政府与志愿者相互合作的灾害救助体系,最终提高志愿者组织的灾害救助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