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密颗粒射流撞击过程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华东理工大学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为研究背景,采用高速摄像仪、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以及离散元(DEM)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稠密颗粒射流撞击过程的类液体行为及其不稳定性。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了稠密颗粒射流撞击流动模式以及颗粒粒径、射流速度、撞击角度和固含率等因素对流动模式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粒径、颗粒射流速度的增大以及固含率的减小,稠密颗粒射流撞击形态由颗粒膜转变为散射形态。随着撞击角度的增大,撞击后部分颗粒向撞击点上方运动,颗粒膜高度和宽度均增大。  (2)研究了稠密颗粒射流撞击颗粒膜的非轴对称振荡和波纹结构,揭示了颗粒膜不稳定性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大和固含率的减小,颗粒膜发生非轴对称振荡。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大,非轴对称振荡频率和振幅均增大,表面波纹结构更加明显,且波纹传播速度u/u0介于0.7至0.9之间。颗粒膜上波纹结构存在叠加现象,并导致表面波纹结构频率降低、波长增加。颗粒膜非轴对称振荡频率与射流流量脉动频率相当,因此气固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射流不稳定性是颗粒膜不稳定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3)采用DEM(离散单元法)对稠密颗粒射流撞击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不同流动模式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撞击角度和固含率下稠密颗粒射流撞击流动模式的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颗粒传播速度随着-z/D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撞击区颗粒碰撞频率和正应力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射流固含率的增大,颗粒间时均碰撞频率增大,碰撞正应力减小,颗粒速度与能量变得更加均一,从而更容易形成颗粒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幅度提高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新月异.由于基层群众需求众多,其又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所以要对基层群众的
档案管理即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也就是说其功能作用不仅仅是记录,其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够对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建设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人力资源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内容,对于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素,如何有效挖掘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潜力,更好地利用人才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内容,这个理念既能帮助国家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能引领企业以此为抓手,将其核心内涵引入企业日常服务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进一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对劳动价值的回报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仅包括工资,还包括了其他的福利待遇.工资福利激励机制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薪酬
供电公司都在为创新发展形式方面寻求改变和升级.面对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供电公司需要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并加强对自身公司内部的管理,以继续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创新性的作用
企业政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新市场经济下企业政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政工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有效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