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四川西南地区两种立地上6年生巨桉纸浆原料林的五种密度(111株/667m~2、124株/667m~2、138株/667m~2、152株/667m~2和166株/667m~2)林分的生长状况,密度效应规律,木材主要化学成份的变异规律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影响不明显。综合两种立地比较,林分密度与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呈现出随密度增加而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减小的趋势;林分蓄积量受密度的影响较大,当密度在111~152株/667m~2范围时,表现出随密度增加蓄积量增加的趋势,当密度达到166株/667m~2时,蓄积量又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密度152株/667m~2林分各因子最佳。密度对干形的影响在此五种密度的林分中表现并不明显,但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以差立地上的密度138株/667m~2和好立地上的密度152株/667m~2林木干形较好。 (2) 用Conb-Douglas生产函数林木密度效应模型与其它密度效应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密度效应最优模型进行了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南地区巨桉林分当前处于负效应阶段,应减少其林分密度,以提高林分生产力。今后在巨桉林分的经营管理中必须重视其密度控制管理;而在巨桉林分的营造中则应重视造林地的选择,但也不能忽视林分经营过程的密度管理。 (3) 两种立地条件上木材的化学成份含量差异极显著,差立地上的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木质素含量均大于好立地上木材的相应含量,苯-醇抽出物、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大于差立地。 (4) 林分密度对木材化学成份组成的影响在0.05水平上不显著,密度与立地之间也不存在交互效应,仅立地对木材化学成份(除纤维素含量外)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在差、好立地上木材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密度138株/667m~2和124株/667m~2的林分。两种立地上综纤维素含量最低的均为密度为166株/667m~2的林分。 (5) 两种立地上木材化学成份中纤维素含量在树体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