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土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安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人身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之一,该区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愈发突出。因此,探究该区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研究区。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与种植方式设置采样点,共获取90个土壤样本。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元素评价研究区的土壤质量;通过GIS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壤质量的空间特征;探讨影响土壤质量的微观和宏观因子,其中,结合地理探测器与冗余分析法从微观角度定量分析地形因素和种植因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同时,基于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冗余分析从宏观角度探讨景观格局与土壤质量的耦合关系;最后,针对研究区土壤质量现状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区农业土壤肥力处于IV(53.33%)和V(46.67%)等级。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较低、p H偏碱性是限制土壤肥力质量的主要因素。土壤处于清洁水平,综合生态风险等级共有两级:轻微风险水平(16.7%)和中等风险水平(83.3%);土壤综合质量处于III(5.56%)、IV(77.78%)、V(16.67%)等级。(2)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呈现出小尺度的空间变异性,全磷与p H值的空间相关性为中等程度。空间上,土壤养分元素局部有“团块状”高值区域出现,p H值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主要是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土壤肥力质量主要表现为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Pb、Zn元素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As、Cu、Cr、Ni元素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主要表现为南北两侧低中间高的分布格局;土壤综合质量和土壤肥力质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较为相似。(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微观角度看,地形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大于地块种植因素的影响;影响土壤肥力质量、土壤综合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坡向、地块面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坡向与地块距道路的距离;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景观格局对土壤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其中,景观内林地所占百分比与景观形状复杂度的影响显著。(4)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措施。通过科学合理化农业投入、实施轮作制度、优化树种等措施改善土壤碱性环境;完善梯田设施,发展林果业,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农户科学管理能力,培养风险预防意识;发挥地形优势,合理安排种植;设置草地缓冲区,预防重金属的潜在危害,合理优化景观格局,保水保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