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S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细胞),即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是通过向终末分化的体细胞中导入某些基因(Sox2、Oct4、c-Myc和Klf4),使其逆向回到胚胎干细胞样状态。它的特征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一致,能够分化成多种类型细胞。本论文中,通过磷酸钙法和QuickShuttle转染试剂对慢病毒载体(FU-tet-o-hSox2、 FU-tet-o-hOct4、 FU-tet-o-hc-Myc、 FU-tet-o-hKLF4、FUdeltaGW-rtTA)和逆转录病毒载体pEYK E4进行病毒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同时优化了其转染条件;对人胎儿成纤维细胞(human fetus fibroblast cells, hFFCs)进行了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不同原代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al fibroblasts, MEFs)进行了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将其用丝裂霉素C处理制备饲养层,将hFFCs用病毒感染并观察其形态变化,之后将其接种到饲养层上,每天换液观察直至克隆出现。本论文对人iPS细胞的诱导体系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提供了一个操作简单,无需复杂仪器,花费不高的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采用磷酸钙法和QuickShuttle转染试剂对慢病毒载体(FU-tet-o-hSox2、FU-tet-o-hOct4、FU-tet-o-hc-Myc、FU-tet-o-hKLF4、FUdeltaGW-rtTA)和逆转录病毒载体pEYK E4进行病毒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同时研究不同包装体系、不同转染时间、有无明胶包被三个方面对使用磷酸钙法制备病毒和QuickShuttle转染试剂制备病毒的影响。从以上三方面设计正交实验摸索最优转染条件。结果表明,不论是通过磷酸钙法制备病毒还是QuickShuttle转染试剂制备病毒,使用pLP1、pLP2和pLP/VSVG的3质粒包装体系,并将转染的293T细胞铺在用明胶包被的培养皿上,然后转染72h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果,其中,磷酸钙转染法获得的病毒滴度为600TU/mL,QuickShuttle试剂转染法获得的病毒滴度可达7130000TU/mL。使用单细胞培养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了hFFCs和MEFs,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原代细胞的细胞形态更好,且传代后极少出现悬浮的死细胞。将MEFs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成功制备了饲养层细胞。将hFFCs用病毒感染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的hFFCs与空白组相比,细胞的形态逐渐发生改变,出现如锥形、树杈形、不规则的三角形等形状的细胞。将病毒感染后6d的hFFCs接种到饲养层细胞上,每天更换干细胞培养液,同时添加Vc(vitamin C)和VPA(valproic acid),并观察细胞变化。结果表明,在饲养层上培养到第5d时,一些细胞的细胞膜会变的相对更厚,使得细胞所占三维空间的整体立体感也更加明显。继续培养到第11d时,会出现类似ESCs样的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