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意”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特征。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在审美领域当中的真情领悟和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文化、哲学思想在画家笔下所变现出的笔墨精神和艺术修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长河中,大写意花鸟画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它的大趋势上看,基本是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而大写意花鸟画从形成之初到现在,对其审美意境的追求就从未离开过“大”、“写”、“意”这三点。文人画中的“尚简”精神一直到今天,依然是被大写意画家们所追崇的。骨法用笔的笔墨精传统也从未被大写意画家忽略过。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的意境是画家在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灵魂因素。中国传统绘画历史进程走到封建社会后期,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北宋时期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开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文人画追求“简、雅、拙、淡、朴、奇”,大写意花鸟画作为文人画,同样符合这些特点,而在这些当中,尤其以“尚简”精神最为突出。“尚简”精神由来已久,并且所涉及的层面很广,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之一。虽然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程式中,“留白”一直作为绘画过程中画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存在,并且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但是对于它的概念,却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之所以称之为“留白”,也是后人对画面的“白”逐渐演化出的一种称谓。从狭义上讲,所谓的“留白”,就是指中国传统绘画的作画过程当中为了画面构图的需要和作者对自己主观情感的表达,对画面空间进行有效的分割而留出的空白,是一种用虚空传递丰盈,在不著一字中表达着不尽的风流境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生妙境”。纵观中国传统写意绘画历代大家,都是以“简”为上,或是构图简约,或是用笔简洁。而这里所提到的简,并不是简单。这里所说的简,是画家在经过严谨的思考,高度的概括之后的简。这里所说的简是大,大写意的本质也在于此。“简”是画家的一种艺术修养。画家在加强文化修养的同时也要加强艺术修养。作为中国画画家必须有足够的绘画知识、技能、技巧等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