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鼻息肉(nasal polyps)和鼻息肉病(nasal polyposis)均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和鳞状化生,细胞外基质积聚和纤维化,间质水肿伴血管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它们的发生发展是很复杂的病理过程,多种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发病中持续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VEGF)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最终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中促进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是其最突出的生物学功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GM-CSF)能够保持单核和粒细胞系细胞的生存、诱导并促进它们呈集落生长,并使其功能加强。本文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鼻息肉和鼻息肉病及下鼻甲粘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VEGF、TGF-β1、GM-CSF在鼻息肉和鼻息肉病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组、病例选择和取材。本实验分为鼻息肉组,鼻息肉病组和正常下鼻甲粘膜对照组。所有标本均来自于2009年12月~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28例鼻息肉标本来自鼻息肉的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6.4岁;21例鼻息肉病标本来自鼻息肉病的患者,男14例,女70例,年龄21~68岁,平均46岁;16例下鼻甲粘膜组织标本来自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2~45岁,平均34岁。全部病例均无全身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其它鼻部疾病史,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完全停用全身和局部药物。标本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后HE染色法计数各组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TGF-β1、GM-CSF在鼻息肉组、鼻息肉病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比较VEGF、TGF-β1、GM-CSF在三组中阳性率和在鼻息肉病组、鼻息肉组中阳性细胞数的差异。所得数据均运用SPSS13.0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1VEGF在鼻息肉病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6.2%,在鼻息肉组织的阳性率为57.1%,均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但是在鼻息肉病组的阳性率与鼻息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66>0.0167)。VEGF在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组织中主要位于基底膜下的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以及周围附壁细胞。VEGF在鼻息肉病组织的基底膜下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及周围附壁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鼻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1)。2TGF-β1在鼻息肉病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在鼻息肉组织的阳性率为64.3%,均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的12.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TGF-β1在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组织主要分布于固有层浅层,在细胞外基质也有分布。在鼻息肉病组织的固有层浸润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鼻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组织中TGF-β1阳性细胞的分布类似于嗜酸粒细胞,它们的表达呈正相关(r1=0.683, P<0.01, r2=0.772, P<0.01)。两组的TGF-β1阳性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GM-CSF在鼻息肉病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在鼻息肉组织的阳性率为35.7%,均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的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GM-CSF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粘膜下及血管附近,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病组织的固有层浸润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鼻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组织中GM-CSF阳性细胞数与GM-CSF阳性嗜酸粒细胞浸润数呈正相关(r1=0.651, P<0.01, r2=0.684, P<0.01)。两组的GM-CSF阳性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4HE染色:可见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组织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部分可见鳞状上皮化生,上皮变厚,腺体增生,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并伴有血管扩张,并且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计数各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鼻息肉和鼻息肉病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重要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2VEGF对鼻息肉和鼻息肉病进展过程中组织水肿的产生和血管增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VEGF通过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促使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聚集,组织极度水肿,促进了鼻息肉病的发病。3TGF-β1可能参加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病理改变,促使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和基底膜变厚。4GM-CSF是维持嗜酸性粒细胞生存的主要因子,它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增加其生存时间,并参与对它的趋化和活化。这些导致大量GM-CSF向周围粘膜中蔓延积聚,进而致使局部炎症长期而反复地存在,病变波及多组鼻窦,从而促进了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发生和发展。5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组织中TGF-β1和GM-CSF可能主要来自于嗜酸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