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发的一种肠道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感染各个年龄段的兔子,但主要对断乳至4月龄仔兔的威胁最大。为进一步探讨大肠杆菌对病兔实质器官的影响,本实验以人工感染的大肠杆菌仔兔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患病仔兔实质器官氧化损伤指标的检测及免疫组化法(ICH)检测不同发病时期病兔脾脏中CD14的分布情况,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机体的病理损伤情况,为进一步防治大肠杆菌病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本实验将32只30~40日龄的新西兰兔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发病组两组,发病组人工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原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采取两组第1、3、5、7d仔兔各实质器官(心、肝、脾、肺、肾)1 cm3液氮速冻,保存于-80℃冰箱备用,用于检测各实质器官氧化损伤指标。分别测定各器官的SOD活性,MDA及蛋白含量,分析比较发病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变化以及发病组不同发病时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另取1cm3脾脏,用生理盐水将实质器官表面冲干净后固定于40 g/L多聚甲醛中,制作石蜡切片,用于免疫组化法检测仔兔脾脏中CD14的分布情况,统计仔兔脾脏的血管,白髓,红髓,小梁CD14的阳性率,分析比较发病组与对照组CD14分布情况以及发病组不同发病时期阳性率的变化规律。病理解剖结果:病兔腹腔内存在大量纤维蛋白,有明显的臭味,肠壁外附着有大量的纤维蛋白,结肠壁有出血现象,肠内粪便呈胶冻状,肝脏和肺脏有明显的充血、出血现象,脾脏外附着有大量纤维蛋白,个别病兔肾脏出现充血现象。氧化损伤指标结果:发病兔实质器官SOD活性比对照组低,并且发病组随病情发展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肝脏在第一天SOD活性达到最低,心脏和脾脏在第三天达到最低,肺脏和肾脏在第五天达到最低。其中心脏在第三天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肝脏在第一天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脾脏在第三天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肺脏和肾脏在第五天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蛋白含量发病组比对照组升高,发病组随病情发展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心脏在第三天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肝脏在第一天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肾脏在第五天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MDA值比对照组升高,发病组随病情发展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肝脏在第一天达到最高,心脏和脾脏在第三天达到最高,肺脏和肾脏在第五天达到最高。其中心脏和脾脏在第三天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肺脏在第五天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变化趋势与临床表现相吻合。免疫组化结果:所采取的对照组脾脏有4组CD14检测为阴性,其余12组均出现阳性;发病兔的脾脏中均检测为阳性,并且阳性结果非常明显,其中血管周围分布最多,小梁及白髓分布较多,红髓中分布较少。对脾脏中各部位CD14的阳性表达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发病组较对照组表达量升高,并随着病情发展,阳性表达率先升高后降低,在第三天和第五天的表达较高。其中白髓中的表达量在第三天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红髓在第五天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第三天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管和小梁在第一天、第三天和第五天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实验结果表明,健康仔兔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后,各实质器官的氧化损伤指标均受到影响,并且不同器官的最高氧化损伤程度发生在不同发病时期。肝脏在第一天、心脏和脾脏在第三天、肺脏和肾脏在第五天的氧化损伤最高。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仔兔在发病期脾脏中CD14敏感性增强,并在第三天达到最高,与氧化损伤结果相吻合,表明仔兔大肠杆菌除了对肠道产生损伤外,对实质器官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