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游记》日译汉实践报告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ue3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翻译实践中,笔者选取的是吉田顺一发表于2006年的《察哈尔游记》一文作为翻译文本。在这篇游记中记载了吉田顺一教授2005年7、8月份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察哈尔地区正蓝旗、镶黄旗、正白旗等地的所见所闻。他对当地16个人进行了采访、记录并将其分为四个部分,里面包括当时内蒙古的牧区正在推行的新的游牧方式,以及以耕地为主,畜牧为辅的地区特色而产生的思想观念变化等。本次的翻译实践报告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由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先行研究、所采用的理论与翻译方法组成。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和翻译文本。第三部分是翻译实践分析。对长难句的翻译、专用名词的翻译等翻译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论证。第四部分是对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不足的总结,即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结论。本翻译实践报告采用的是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尊重游记“真实性”、“生动性”、“现实意义”等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直译、意译、加译、减译、分译等翻译方法。通过分析梳理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部分,希望形成一套对游记类翻译有参考价值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原文源于《半驯化—农耕与游牧之起源再考》,作者为日本的人类学学家松井健,全书总分为8章。农耕和游牧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都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创造的人类文化。书中作者以“半驯化”这一新的概念、从民族志和动物行为学等方面描绘出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间多彩的共存·共生关系。并以今西锦司和梅棹忠夫提出的“家畜群是以群体驯化形成的”假说贯穿全文
学位
在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中,笔者选取《清初对蒙古政策史研究》一书的序论部分作为翻译实践文本。该书主要通过对以皇太极时代为中心的清朝初期的蒙古政策的探讨,研究清朝的国家政权构想与现实状况。本次实践报告主要有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先行研究。第二部分是文本与作者。第三部分是翻译实践分析,主要就词与句子的翻译难点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第四部分为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部分。在本次翻译实践中,
学位
该翻译实践文本选自平野启一郎2019年出版的《什么是“帅气”》(『「カッコいい」とは何か』)一书,全书由10章构成。主要探讨风靡二十世纪的“帅气”这一概念的发展演变,以及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笔者选取该书第7章作为翻译文本。第7章主要论述了十八到十九世纪欧洲“花花公子”对日本“帅气”这一概念产生的巨大影响。该翻译实践报告是由“引言”、“翻译实践简介”、“指导理论与翻译过程”、“案例分析”、“结语”
学位
本文为《善邻协会史-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1935-1937)一书的日译中翻译实践报告。该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文本节选自《善邻协会史-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1935-1937年的内容。该书出版于1981年,由善邻会编辑而成,主要由善邻协会这一组织成员通过回忆录的方式,记录了20世纪30到40年代中期日本侵略战争时期内蒙古的现状。实践报告由三部分组成:第1章为翻译文本的介绍;主要对文本的大致内容、选题理
学位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由原善邻协会成员,以回忆录的形式所编写的《善邻协会史—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为文本,以昭和十七年到昭和十九年(1942-1944年)的内容为研究对象所完成的。因文本对于当时内蒙古的历史、文化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故而我选择了此文本。本报告的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章的内容是翻译任务的介绍。介绍了文本,介绍了文本选择背景和文本选择意义。第二章的内容是翻译实践过程。对译前准备、先行研究以
学位
自从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以来,概念隐喻深受语言学领域学者们的青睐。他们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和行动的问题。蒙古语动物熟语中存在着许多概念隐喻。蒙古语熟语数量庞大,本论文着重介绍的是带有五畜名称的蒙古语五畜熟语。本篇论文称它为“蒙古语五畜熟语”。蒙古族五畜分别为马、牛、骆驼、山羊和绵羊。以往蒙古语五畜熟语隐喻研究在跨文化、语用、翻译等方面
学位
优质饲料蛋白质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业发展,寻找新型优质饲料蛋白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在采用消化代谢试验评定脱皮双低菜籽粕营养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比例的脱皮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生长育肥猪饲粮豆粕后,在生长育肥猪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为脱皮双低菜籽粕在养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包括两个试验。试验一脱皮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评定试验选取日龄、体重相近(22.37±0.29 kg)的
学位
《女孩儿们该如何生存》的作者是上野千鹤子,初版发行于2021年1月20日,整本书以问答(Q&A)的形式呈现,通过解答万千少女在学校、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疑惑,提出每个人都该拥有属于自己的选择权,并且从中挖掘出隐藏在社会中的各种差别对待和刻板印象等问题。本次翻译实践,笔者选取了《女孩儿们该如何生存》中的第三章作为翻译文本。第三章主要以日常生活中女孩儿们的疑惑为主,解答了什么是对等的性关系?被
学位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米内山庸夫的《蒙古风土记》作为文本,从“再次来到蒙古草原”这章中选择“大草原的繁荣”、“大草原的敖包群”、“聚集和分散的蒙古部落”、“赛马”、“摔跤”、“在草原上跳舞”、“乌尔逊河”七个部分进行分析,这几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第二次来到蒙古草原中的所见所闻,详细的描述了蒙古族人民真实的生活状况和民族特色。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文本的内容以及此次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
学位
东亚同文会是由东亚会和同文会合并而成并由近卫笃麿担任会长的对华文化组织,是日本第一个全国性的兴亚组织。其目的是推进大东亚主义,是大东亚主义和日本国家主义盛行的产物。作为政治背景下的文化组织,东亚同文会以政治为背景、以文化为手段、以“同文同种”和“教育渗透”的两大文化策略为指导在华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其持续时间之长和影响之深远在众多在华组织中也较为突出、是研究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绕不开的文化组织。本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