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手性α-三氟甲基甲胺类及螺环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e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论文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主要就靶向雄激素受体的抗前列腺癌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合成及活性研究。经过长期治疗后的早期前列腺癌症患者,绝大多数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恩杂鲁胺(Enzalutamide,ENT)在2012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此类疾病。尽管ENT在临床上的表现非常成功,但是患者长期服用后仍会产生耐药。本论文中,以ENT为母核,用生物电子等排体α-三氟甲基甲胺类或α-三氟甲基甲醇取代ENT结构中的甲酰胺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咪唑二酮类衍生物(11a-f、17a-d、18a-d和19a-i)。化合物活性研究发现,11b对LNCaP-AR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比ENT高两倍;Western blot分析实验表明,11b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下调LNCaP-AR细胞中PSA的表达量;小鼠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11b的半衰期为28.4h而AUC0-∞可以达到390.9μg/L·h;LNCaP-AR细胞的xenograft肿瘤模型药效实验证实,11b(15mg/kg/d)在连续给药28天后对前列腺肿瘤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1b有望成为一个新型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用于治疗CRPC。  第一部分工作探究让我们意识到,α-三氟甲基甲胺类或α-三氟甲基甲醇类化合物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我们主要集中在对手性α-三氟甲基甲胺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的研究上。以三氟甲基甲基亚胺为亲电试剂进行不对称催化加成反应来构建α-三氟甲基胺类化合物的反应已经有了很多报道,而亲核性的三氟甲基甲基亚胺的不对称催化反应还鲜有报道。本文中我们利用极性反转亚胺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来构建手性的α-三氟甲基甲胺类化合物。通过对条件的优化,可以得到一系列收率最高达到98%和ee最高达到97%的α-三氟甲基高烯丙基胺类化合物。通过分析产物和中间体的1H-NMR数据以及单晶数据,我们初步推测该反应可能涉及了极性反转亚胺的选择性烯丙基化和Aza-Cope重排的历程。对于反应机理以及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的测试我们还在进一步研究当中。  本论文第三部分工作,我们研究发现在治疗前列腺癌的备选药物当中,广泛存在螺环吲哚骨架类的类似结构。为了对这类化合物后期进一步的优化和改构,我们研究了一种合成多官能团的吡咯螺环氧化吲哚骨架的合成方法。通过初步的条件筛选,我们确定了以联烯、靛红、以及氨基酸为底物的三组分反应来构建以吡咯螺环氧化吲哚为骨架的产物。最终我们得到了高收率(最高达98%)和高非对映立体选择性(dr>20∶1)的目标产物,产物中包含两个连续的四级手性碳中心以及环外双键和两个羰基等多个官能团,这种多官能团特性化合物在药物分子设计的应用有很大潜力,而相关的工作我们还在探究。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方法合成了C-对-叔丁基杯[8]芳烃?C-L和(C)-对-叔本基杯[(C)ⅱ两种超分子络合物,分别对它们在玻碳电极上的涂膜在乙腈及乙腈/ 水混合溶剂中伏安行为及电极过程进行了
该论文首先合成了两种5-卤代邻羟基苯甲醛,并对邻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法进行改进合成了5-甲基邻羟基苯甲醛.以上述三种邻羟基苯甲醛的衍生物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十二种Schiff碱型四
生物体中许多重要的生命功能的发挥都需要依靠生物大分子之间以及生物大分子与其他化学结构之间的识别来实现,而其中DNA作为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运转和物种长久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DNA检测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DNA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应用纳米、有机分子等间接方法将DNA信息转化为可读出信号,即需要各种标记分子,从而导致检测过程复杂且存在对环境有污染的标记物等等。
近年来,人工合成微/纳米马达发展迅速,其中“聚合物/铂”型管状微米马达由于其良好的运动性能、非苛刻的运动环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这类马达裸露的铂催化层极易吸附蛋白等分
两性离子化合物分子链上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其独特的带电基团结构,能使其聚合物表面形成水合层,这种基于静电作用形成的水合层表面可有效阻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赋予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两性离子化合物在抗生物污染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磺胺两性离子作为其中的代表,因其具有强的水化作用和超低的生物吸附性能,加之价格低廉等优势,成为人们用于解决生物污染问题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
该论文包括四章,主要研究了Bi系2212单晶电阻率的各向异性以及Pr掺杂的BiSrCaPrCuO多晶的热电势和拉曼衍射.第一章综述了有关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体晶体结构和本征特性的一些
该文研究了几类具有生活活性的新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色谱保留之间的定量关系.以不同结构参数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线性回归,逐步线性回归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从众
该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上两个方面:(1)以正丁胺为起始剂,成功地开发出适用于软段型聚氨酯离聚物的合成的含叔胺基聚醚,并基于此类聚醚,就如何有效地控制胺基聚醚聚氨酯及
对辐射致色薄膜剂量计PVG的辐照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计算出了PVG薄膜剂量计中孔雀绿(MG)的辐射化学产额G(MG).当膜中组分隐色孔雀绿(LMG)含量为80μmol·g、有机卤代物(RX)与
充分考察了光谱色谱技术在油品分析中的广泛应用,用色谱技术分析了油品的烃类组成,并将其与油品的质量指标相关联,以期指导实际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对实际生产进行了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