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十八大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然而,长久以来的“三农”问题制约着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限制我国发展的瓶颈在农村,为缩小我国城乡间的二元结构矛盾,实施乡村建设在势在必行。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任务,其建设目标主要体现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13年的1号文件中指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目标,我国现今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和延续,也是政府今后关于乡村社会发展的建设蓝图。美丽乡村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环境状况,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减小城乡生活差异,实现乡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西部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会影响农村社会的安定幸福及全省经济实力的提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陕西省近年来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政策,并且将乾县、汉阴、耀州等5县作为建设试点区,开展陕西省的美丽乡村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果,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陕西美丽乡村的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较为欠缺。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分析与个案研究等方法为指导展开研究,以探索陕西省的乡村规划建设。首先,对美丽乡村进行概念界定、功能解析,并阐述其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归纳整理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乡村建设经验,分析国内先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为陕西省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依据;再次,结合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宝鸡硖石镇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实证研究中,以期丰富、完善美丽乡村规划的相关理论,为陕西乃至全国的乡村建设提供可靠借鉴。最后,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遇到的建设模式雷同、竞争力弱、难以持续等普遍问题,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一下几点建议:(1)进行乡村资源整合,紧抓本土特色优势;(2)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组织管理体系;(3)农业市场化运作,打造特色知名品牌;(4)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