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管件双面液压胀形装置和工艺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95990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医疗、微器械等行业对金属微型管件的需求量日益增强,需要一种能够大规模生产微型管件的方法。液压成型工艺在大规模生产管状形状复杂的零件时潜力无穷。但由于微型管件壁厚处于亚毫米级别,因此晶粒的大小、取向等微观组织结构对微小零件的材料性能、塑性变形规律、以及成形工艺的影响十分突出。微尺度效应的存在,使得微型管件的塑性低,成形性能差。本文针对微型管件塑性低、成形性能差的不足,以SS304微管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了塑性微成形相关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微型管件双面液压成型工艺作了研究。通过拉伸试验和胀形试验分别研究了SS304微管的材料性能的尺寸效应和微管壁厚、晶粒尺寸对微管成形性能的影响,发现:1)SS304微管随着壁厚的减小,表现出“越薄越强”和“越薄越脆”的尺寸效应,2)SS304微管的胀破压力和抗拉强度的比值与宏观尺度下的管件的胀破压力和抗拉强度的比值偏离较大,导致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与SS304微管材料性能的尺寸效应有关;设计了微型管件双面液压胀形装置,进行了外径为2mm,壁厚为0.3mm的SS304微管双面液压胀形试验,得到的结论是背压的引入可以提高微型管件成形性能;微管液压胀形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对液压成型工艺的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究了三维多晶模型和多尺度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微观多晶模型对宏观管件位移边界条件的继承方法,为今后探究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对高层建筑、桥梁、海工结构及特殊建筑结构,都需采用深桩基础,即使普通建筑结构,在基础状态比较差的情况下,亦需使用桩基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桩基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
传统流体控制阀大量使用电磁铁作为电一机械转换级,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机械的位移,推动阀芯,实现通路的开关、切换或输出压力、流量的控制。电磁阀有价格低廉,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其存在体积大、功耗大、响应速度慢、发热和受电磁干扰等缺点,在严格要求输出小流量的场合;需要快速响应的场合;对功耗、体积、抗干扰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应用受到了限制。针对电磁铁作为阀驱动器的不足,本论文以新型的阀芯驱动
混凝土泵车是一种大功率,高能耗的专用车辆,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施工作业中。泵车工作条件恶劣,负载变化范围大,而泵车发动机在同一种油耗模式下工作,常常偏离经济油耗区,发动机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等特点,在军工及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层合机构、各向异性等特点导致加工时的切削力极其不均匀,又由于CFRP制件
轮毂生产是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某车轮公司主要生产轮毂及其配件。由于生产线陈旧,该公司涂装车间的轮毂喷粉与烘干操作分在两条生产线上。喷粉操作后需要将轮
论文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承担的《陆相层序地层学技术方法研究》课题及其接转课题《陆相层序地层、沉积储层成因及预测方法研究》的部分研究内容.在广泛调研层序
红外隐身涂层主要消除背景与目标的红外反射或红外发射的差别,最大限度地降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尽可能减少被敌方探测发现的几率。实现红外隐身最有效的途径是控制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