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是以乔木植物为主构成的湿地植被类型,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物群落。红树林湿地提供了消浪护岸、净化空气、降解污染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也是地球上受胁迫最严重的海岸湿地类型。开展生态系统濒危等级评价对于全面认识红树林受胁迫状况、促进红树林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2000-2010年全国生态系统遥感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利用GIS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了红树林空间分布现状、变化和驱动力,评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濒危状况和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对策与建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10年,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面积达264.1km~2,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和海南省,分别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45.5%、34.1%和16.7%,福建和浙江两省分布的红树林面积较小,仅占红树林总面积的2.3%。(2)2000年至2010年,全国红树林丧失了58.0km~2,同时恢复了96.1km~2,总面积增加36.1km~2,增长了15.6%,但破碎程度呈现增加趋势。从不同省份来看,广东省红树林的总面积在减少,丧失面积比例达8.7%,其余省份都表现出增加趋势。(3)人类活动是导致2000年至2010年红树林湿地面积减少或破碎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养殖扩张、海岸围垦等,其中养殖开发占红树林湿地丧失面积的68.4%。而人工林是促使红树林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4)综合分布面积下降程度、空间受限性和水环境状况的评估结果,确定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属于濒危等级类型,表明当前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形势较为严峻。(5)目前我国红树林在自然保护区中受保护的面积比例为61.4%,其中福建、海南和广东三省的保护比例分别为94.0%、80.9%和74.8%,广西省受保护的比例仅为39.5%。在三种类型的红树林中,红树-木果楝林的保护状况最好,保护比例为95.4%,其次是红海榄-木榄林,保护比例为90.4%,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林受保护面积相对较低,受保护面积仅为52.6%。针对目前红树林保护中的问题也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通过新建或扩建自然保护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方式将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区纳入保护地体系;二是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降低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影响;三是在红树林分布区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当地社区居民生计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