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伴关系是幼儿亲子关系之外另一重要的人际关系。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节奏,亲子交往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而大部分幼儿仅局限于与幼儿园的同龄同伴交往,使得幼儿的同伴关系比较单一。同伴关系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研究者开始探寻一种更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幼儿的互动对象不仅有同龄同伴还有异龄同伴,混龄教育组织形式正是这样的环境。在混龄班级中,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以及个性特征相对平行班级差异更大,这些差异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具异质性、更丰富的刺激。幼儿在混龄班级中,通过与同伴交往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不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丰富自己的社会性情感,去自我中心的同时获得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并习得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然而在混龄教育背景下,导致幼儿同伴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怎样的,面对冲突,幼儿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或手段来化解;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同伴冲突会呈现出什么特点;已有研究表明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会表现出更多的分享、合作、谦让、帮助、关爱等亲社会行为,是否在混龄班级中同伴之间产生冲突的频率也会大大减少;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所采用的策略中,亲社会性策略比率是否更高;混龄教育组织形式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哪些优势资源等这些具体问题在已有研究中却很少提及。因此,研究混龄教育中的幼儿同伴冲突特点以及为教师解决幼儿同伴冲突提出合理建议有很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对大连市一所幼儿园的混龄班级进行观察。采用白描的方式对幼儿的冲突事件进行记录,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以及实际观察记录对幼儿冲突事件进行编码,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整理、归纳、分析,以期了解混龄教育中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幼儿采用的解决策略并总结出在这一背景下同伴冲突所表现的特点,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为教师处理幼儿的冲突提供合理的建议。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混龄教育中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背景及它的理论、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混龄教育及儿童同伴冲突的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概括,提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第三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及具体的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对冲突事件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第五部分就同伴冲突对教师提出几点建议并对本研究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