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与内质网应激交互在HepG2凋亡过程的新作用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癌对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晚期肝癌,其治疗仍不理想。本文主要报道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g)和衣霉素(Tm)通过调节不同的PERK活性及自噬水平诱导不同的HepG2细胞结局。  方法: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检测Tg和Tm对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Tg和Tm对细胞的形态学影响,通过台盼蓝染色检测Tg和Tm对细胞的死亡情况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g和Tm对细胞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水平的影响。  结果:MTT实验结果提示,在一定的药物浓度范围内,Tg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较Tm强。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提示,Tg或者Tm作用早期(<12h),IRE1和ATF6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而24h后则减弱;PERK表达水平对Tg呈时间依赖性,时间越长表达越强,而对Tm则相反。mRFP-EGFP-LC3双色荧光(ptfLC3)转染提示Tg阻断自噬流而Tm诱导自噬。用siRNA干扰Atg5抑制自噬,同时分别加入Tg和Tm作用,细胞死亡增加,而Tg和Tm分别同时与雷帕霉素作用,细胞死亡明显减少。最后,用siRNA干扰PERK后Tg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弱。  结论:综上结果可以推断,发生内质网应激时自噬对PERK的负调节作用是HepG2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这为HCC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靶向目标。
其他文献
胆管癌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攀升。与许多其它恶性肿瘤一样,胆管癌也是一种与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细胞凋亡诱发基因和抑制基因调控失
目的:   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很多关于伊立替康单药或联合其它化疗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文章目的是评诂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方案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研究国人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动脉体表分布规律,探讨基于西方人群研究提出的ABC定位法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从而总结出更适合于当代中国人的体表
目的:了解11-13+6孕周单胎妊娠头臀长数据库是否适用于双胎孕龄的确定。   方法:以本地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的731例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在取卵后11-13+6孕周经腹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