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抗浮试验与理论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饱和软土的盾构隧道施工中,同步注浆的管片外围通常由泥浆、注浆浆液或地下水包裹,造成局部浸泡在液态环境中,管片从而产生了上浮,超大直径隧道由于断面大更易上浮,尤其是在穿越浅覆土时,管片环间摩擦力小而使其抵抗上浮能力差,当隧道结构自身抵抗上浮的能力小于隧道在浆液中的上浮力,管片表现为错台量大甚至螺栓被剪断,直接影响到隧道的安全与稳定和施工质量等。传统抗浮分析未能考虑浆液力学性质对抗浮影响,认为隧道在浆液所受浮力等于水中浮力,未能考虑实际隧道处于时变特性浆液浮力动态变化、未能考虑在浆液中还受到静摩擦力,浆液体弹性抗力与粘滞阻力等力的作用,现行设计规范也没有对隧道抗浮设计和施工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   本文以上海长江隧道为依托,主要从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上浮机理与上浮理论模型建立、浆液物理力学试验、上浮力确定试验、结构上浮力作用下承载能力试验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形成了超大直径隧道抗浮技术。   试验方面:通过研发的装置进行了模型隧道在压力容器内的上浮试验,得出了隧道在新型单液浆中的浮力公式以及其随时间动态变化,浮力大小主要与浆液密度与龄期、隧道表面积与体积以及隧道埋深有关等规律。   在管片生产基地进行了全比例隧道衬砌结构在上浮力作用下承载力试验,得出上海长江隧道上浮力作用下受力与变形规律、螺栓极限承载力与相应管片间的极限错动量,得到了隧道在上浮工况下修正惯用法计算参数。   进行了新型浆液系列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出了高重度、高稠度、高抗剪性的新型单液浆能满足泵送与抗浮要求,得出的试验参数可用于上浮分析。   理论分析中,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的隧道上浮理论分析模型考虑了浆液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对隧道上浮的影响,考虑了实际隧道在时变浆液中动态变化的浮力,考虑了实际错缝拼装隧道抵抗上浮承载能力,考虑了隧道纵向变形、受力与横向的相互作用,该模型为分析实际隧道结构施工期的稳定性、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优化隧道掘进施工参数提供了工具。   抗浮技术措施方面,以超大直径隧道——上海长江隧道为背景工程,对其进行了抗浮分析,提出的在保证浆液泵送能性能前提下,通过调整浆液材料质量与配比等方式来尽量提高其早期剪切强度、在浅覆土地段控制掘进速度、衬砌环间增设了剪力销、衬砌接头利用预埋钢板焊接、通过车架与口字件等压重块来抵抗隧道上浮的技术措施,将隧道衬砌环间高差控制在4mm范围内。
其他文献
近年来,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低层住宅体系已成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住宅建筑的重要形式。该住宅体系因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抗风性能好、机械化程度高,而作为一种新的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特别是诸如武广高速客运专线武汉站房等新一类复杂桥梁结构体系的出现,使得如何减小高速运行的列车对桥梁和站房结构带来的振动成为十分重要而且具有挑战
水体中氮磷营养物含量超标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库区水体营养物的重要来源。农业面源污染物质氮、磷流失是与土壤营养物含量之间存在较强
复材管-混凝土-钢管双管组合柱(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oncrete-Steel Double-Skin Tubular Column,简称“双管组合柱”或者简称“DSTC")是一种有效利用混凝土、钢管以及
目前规程推荐的网架结构形式,从结构的几何边缘到中心区域,杆件的拓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网架结构不同区域受力相差很大,从结构优化来看,采用整体相同的杆件拓扑形式,材料将
土钉支护以其经济可靠、施工快速简便的优点,近年来土钉支护结构在各种工程项目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外对土钉支护结构的研究还不深入,由于其工作原理尚有许多不甚明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挤扩支盘桩-土-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支盘桩试验)。试验中考虑并解决了模型相似设计和土体边界条件模拟这两个公认的难题,采用三层分
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强,高性能结构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已有应用,特别是在工程结构的加固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采用普通粘贴CFRP片材进行抗弯加固的方法存在诸多问
深部岩体处于较高的地应力和高瓦斯条件的环境中,由于受到高地应力特别是侧向高应力的作用。在深部岩体中采用松动爆破,岩体处于高地应力和爆炸冲击荷载共同作用,两种荷载相
论文结合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体系桥梁的特点,以世界首座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体系桥梁为背景,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体系桥梁的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