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ce OrganicPollutants,POPs),且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因其具有潜在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等特征且能够长距离迁移,容易吸附在沉积物上,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有研究成果通常对单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如阈值法、有机碳归一法、平均效应中值商法等,对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尚无系统的评价方法。本文基于加拿大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考虑多环芳烃的综合风险,更细化潜在风险区间,将生态风险分为五个等级:Ⅰ(rareeffectlevel,REL,可忽略风险)、Ⅱ(threshold effect level,TEL,较小风险)、Ⅲ(occasional effect level,OEL,可接受风险)、Ⅳ(probably effect level,PEL,较大风险)、V(frequent effectlevel,FEL,极大风险),利用集对分析理论构建基本模型。由于生态风险分级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毒性当量因子确定各指标权重(其中苯并[a]蒽毒性最大,于总生态风险联系数中权重最大,苯并[a]芘次之,且较萘、二氢苊、苊、芴、菲等权重更大),利用三角模糊数对差异度系数进行改进,计算综合联系数和级别特征值,建立基于集对分析(SetPairAnalysis)与三角模糊数(Triangular Fuzzy Number)的风险分级评价模型(S-T模型)。选取公开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数据和实测太湖流域数据进行生态风险分级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S-T模型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分级评价提供了一种简便、客观、有效的方法。S-T模型以集对分析和三角模糊数为基础,考虑到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素并做模糊处理,并对差异度系数进行改进,体现等级间模糊性,计算过程简单且结论直观,与现有评价方法结果接近且可作为补充。(2)S-T模型结论具有全局观,在数据较多时结果更客观准确。S-T模型综合了多种污染物单体的毒性,并考虑其相互作用的模糊性,用其毒性当量因子确定权重,毒性大的单体权重大,且由三角模糊数处理毒性不确定性后得出综合生态风险分级,样本数据越多得到结论越准确。(3)S-T模型在进行区域风险比较时更具实用性。S-T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地区、北部湾油气平台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为Ⅲ级,太湖周边河流、福州内河、巢湖地区、深圳近岸海域沉积物多环芳烃生态风险为Ⅱ级,太湖全流域(含饮用水源地)、千岛湖、三沙湾和长江口及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为Ⅰ级,多区域比较时结果直观,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