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G问题解决中的叙述理由效应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OG问题是研究不相容选言推理的一个实验范式。自从1977年英国心理学家Peter Wason首次设计出THOG问题并进行实验以后,该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兴趣。研究显示,尽管被试具有解决THOG问题所需的推理能力,但是多数被试(大于80%)在解决该问题时仍然失败了。目前,不相容选言推理在心理学领域仍然处于比较忽略的地位,在国内也仅有零星的研究。而研究THOG问题解决中的叙述理由效应,不仅可以对研究者分析推理的内部加工过程给予一定的启示,使研究者更好的理解人们在做选言推理时的内部加工机制,从而丰富人们对演绎推理的认识,还可以使研究者更好的把握选言推理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采取一定的教育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提高选言推理的能力。因此,本研究将详细探讨THOG问题解决中的叙述理由效应。本研究采用三个实验,以336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来研究THOG问题解决中的叙述理由效应。实验一,采用一个2×2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探讨被试在解决THOG问题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叙述理由效应。由于结果与研究假设不一致,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设计一个2×2×2的完全随机化实验,目的是探明实验一出现错误的原因。实验三,在分析清楚实验一出现错误的原因之后,我们重新设计实验材料并进行施测,以探明THOG问题解决中的叙述理由效应。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类比迁移理论研究问题解决中的叙述理由效应是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因为它能够证实叙述理由效应的出现是由于被试真正理解了问题解决的原理。2.对于标准THOG问题来说,由于其认知加工的复杂性,在仅仅要求被试叙述理由的情况下,并不会出现叙述理由效应。只有当题目中包含OTHER提问并要求被试叙述理由时,才会产生叙述理由效应。3. SARS问题的陈述结构对被试理解问题解决的原理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被试正确回答了源问题,但是却采用了一种错误的解题策略(注意线索),他们甚至把这种错误的解题策略也迁移到目标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4.采用类比迁移研究THOG问题时,除了要注意目标问题与源问题之间高级关系的匹配,还应保证实体匹配及初级关系与实体匹配结合。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股洪流,随着科技产业的不断兴起世界范围内教育家都意识到为公民提供优质的科学教育迫在眉睫。然而,建模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过程,模
当前,高校间高水平运动员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地处区域劣势、外部资源有限的西部高校,如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一套科
自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农村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况令人堪忧。要促进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必须了解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