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观逻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信路由算法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eper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基于大量具有传感功能的小型移动设备所构造的网络,主要用于收集、传播和处理传感信息。当前,由于微机电系统(MEMS)与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开发低功耗,多功能的传感器节点,从而构建低成本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主要表现在军事、环境、健康、家庭和其它商业领域等方面。然而,大多数应用环境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适应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的安全协议和可信路由算法成为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进一步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安全性问题,并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典型路由协议。传感器节点的能源缺乏、计算能力弱、易受恶意节点攻击等特性,对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可信路由协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旨在结合各种攻击类型及主观逻辑模型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可用性,深入研究基于主观逻辑的安全可信路由算法的工作过程,以使设计的安全可信路由算法更好地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某些安全性高的传输场景。在对典型的定向扩散路由协议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主观逻辑模型对节点可信度值进行评价与衡量,充分考虑节点可信度值对路由算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主观逻辑的可信定向扩散路由算法。进而,在仿真平台NS2上对改进前后两种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可信路由算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对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进行研究。分析各种安全机制的信赖条件、工作原理及实验结果,指出了每种安全策略的可行性与不足之处,为进行安全可信路由协议研究做好铺垫。2)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攻击类型进行研究。研究各种攻击类型的攻击原理、攻击特点、攻击结果,有针对性地分析哪些攻击类型经常出现在哪些路由协议当中,在路由算法改进时做到有的放矢。3)对主观逻辑模型的研究。创新性地运用主观逻辑模型合理、有效、定量地评价传感器节点的可信度,依据不同的计算规则及评价准则,反映不同可信度节点在网络传输业务当中的不同作用。本文把主观逻辑模型与定向扩散路由算法进行有机结合,创建网络模型,修改路由表项,改进路由算法,提出了基于主观逻辑的可信定向扩散路由算法,为安全可信路由算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性想法。
其他文献
为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国内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校与校之间合并、校区分散、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日趋多样化,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计划不断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给其存储和分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高效的存储和分析科学数据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一方面,科学数据模型一般以数组为主,传统关系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计算随之产生。由于DNA计算机所具有的巨大并行性、海量存储以及低能耗等有点,将有望在某些领域弥补现有计算机的不足。DNA计算是利用DNA双螺旋结构和碱
现今随着Web信息指数化的增长,传统的基于整个Web的信息采集技术由于其采集的主题范围过于广泛,导致无法保证对信息的及时更新,并且较少考虑采集信息是否与查询主题相关,已经
Ad hoc网络也称无线自组网,是由一组带有无线通信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自组织而成的多跳网络。由于Ad hoc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资源受限、同时充当路由器以及无网络中心等特点,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科技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在教育领域,无论是教授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授方式由以往的传统教师与学
当今的网络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快和更安全的服务。提供多样性服务需要以数据包分类为基础,数据包首先根据包头中的相关域(一般为源/目的IP地址、源/目的端口号和协议五个
近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工具与道路建设的同步跃升,的确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交通问题,导致了巨大的物质与经济损失。因此,仅靠修建道路与交通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根据各自的业务需求建立各自的信任域(在同一安全策略管理范围内的域)并开发各自的应用系统。而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这些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