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题组前期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一株对淀粉颗粒具有絮凝作用的副干酪乳杆菌L1,副干酪乳杆菌L1能够特异性结合到淀粉颗粒的表面,将淀粉颗凝结到一起变成大的淀粉团,继而加速淀粉的沉降。淀粉在L1絮凝沉降的过程中,淀粉的表观结构、理化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对L1吸附淀粉颗粒表面目的性进行猜想,通过前期的实验发现L1恰好是淀粉水解乳酸菌ALAB(Amylolytic Lactic Acid Bact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组前期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一株对淀粉颗粒具有絮凝作用的副干酪乳杆菌L1,副干酪乳杆菌L1能够特异性结合到淀粉颗粒的表面,将淀粉颗凝结到一起变成大的淀粉团,继而加速淀粉的沉降。淀粉在L1絮凝沉降的过程中,淀粉的表观结构、理化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对L1吸附淀粉颗粒表面目的性进行猜想,通过前期的实验发现L1恰好是淀粉水解乳酸菌ALAB(Amylolytic Lactic Acid Bacteria),并且发现了与淀粉结合的蛋白,分别为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糖原合酶、烯醇化酶、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腺苷酸基琥珀酸合成酶、磷酸丙糖异构酶、延伸因子Tu等,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副干酪乳杆菌L1具有利用生淀粉的能力。为了具体探明副干酪乳杆菌L1的在基因水平上有哪些与淀粉这类多糖相关的水解酶类的关键基因,分析淀粉的具体代谢途径,利用基因组学测定副干酪乳杆菌L1全基因组序列,绘制其基因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副干酪乳杆菌L1的基因组进行基因注释,寻找与淀粉代谢相关的重要基因并运用CAZY数据库寻找糖苷水解酶家族。1、对副干酪乳杆菌L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基因组进行了基因预测和基因注释,基因组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副干酪乳杆菌L1基因组的基本信息表明,副干酪乳杆菌L1具有1个环形染色体大小为3,121,955bp,平均GC含量为46.14%,分析得到3462个CDSs(基因数目),其中3088个CDSs位于在染色体上,374个CDSs位于质粒上,染色体和质粒都为环状分子。有9条质粒,大小分别为74,549bp、65,798bp、53,066bp、43,201bp、32,566bp、17,723bp、10,420bp、9,833bp、4,936bp,60个包含几乎所有类型氨基酸底物的t RNA、15个Rrna。GO、COG数据库对副干酪乳杆菌L1进行功能注释,发现L1的基因组中编码了大量与膜运输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COG0366中发现了8个与α-淀粉酶相关的基因(L1gene0504、L1gene0609、L1gene0983、L1gene0984、L1gene2095、L1gene2174、L1gene2904、L1p Agene0058),推测副干酪乳杆菌L1具有代谢淀粉的能力;2、L1基因组中编码了糖酵解、果糖、蔗糖、淀粉的代谢途径所必需的酶系,证实了L1代谢淀粉的能力。并且在副干酪乳杆菌L1的基因组编码中有42个糖苷键水解酶,其中有9个属于GH13家族淀粉水解酶,主要催化裂解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寡糖或聚糖,如α-葡萄糖苷酶mal Z、低聚葡萄糖水解酶mal Z、α-淀粉酶amy A和α-1,4-葡聚糖支链酶glg B等。这些酶与副干酪乳杆菌L1利用多种以α/β-糖苷键连接的寡糖和聚糖有重要关联,是其适应植物基底物的重要原因;3、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CAZy,http://www.cazy.org/)比对结果显示副干酪乳杆菌L1共有105个CAZyme编码基因,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糖苷水解酶(GHs)42个占全部编码基因的40%,其次为糖基转移酶(GTs)39个占全部编码基因的37.14%,碳水化合物酯酶(CEs)16个占全部编码基因的15.24%,辅助氧化还原酶(AAs)7个占全部编码基因的6.67%,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s)1个占全部编码基因的0.95%。糖苷水解酶及糖苷转移酶数量的大小决定着聚合底物裂解的关键。基因组编码了42个GH糖苷水解酶家族,其中编码了9个GH13淀粉水解酶家族,这9个GH13淀粉水解酶家族又被区分成5个不同的亚家族,分别为GH1331、GH1329、GH1320、GH139、GH1336家族,主要的任务是水解以α-糖苷键连接的多糖,可以将淀粉、糊精水解成葡萄糖或麦芽糖等还原糖;还发现了基因组编码了4个溶菌酶(Lysozyme)在数据库中为GH25,溶菌酶主要与噬菌体基因有关联,主要是细胞自溶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对虾,是我国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水产品,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大众的喜爱。但由于其自身蛋白、水分含量较高,捕捞后又因微生物、内源酶以及化学作用极易腐败变质,限制了中国对虾的贮藏运输及加工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中国对虾贮藏方式虽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却会造成中国对虾的营养及风味流失,影响食用价值。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保鲜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以延长其货架期,来满足消费者和加工企业对于中
目的通过测量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膀胱内压间接测量腹内压的方法,确定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给予时机,从而达到肠内营养的最佳效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入住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测量患者膀胱压值,通过测量膀胱压间接测量
冰葡萄酒又称冰酒,因其甜美醇厚、口感润滑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酿造冰酒所采用的酵母菌较单一,冰酒产品同质化,与国外同类产品品质差异较大。因此,筛选酿造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株,对酿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冰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冰酒酿造原产地筛选优良酿造性能的非酿酒酵母菌株应用在葡萄酒及冰酒酿造中,增加冰酒香气的复杂性,提高冰酒品质,为酿造地域特色冰酒提供理论依据。(1)在辽宁桓仁米兰酒庄和沈阳太
脂肪酶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的催化剂,可以改善食品风味。课题组前期对猪肉及奶制品风味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添加脂肪酶可以促进风味的形成,并改善风味的单一性。本实验从脂肪酶克隆出发,通过在酿酒酵母中构建重组脂肪酶,研究它对典型肉类及奶制品的风味影响,同时从美拉德反应机制研究重组脂肪酶对典型肉类风味影响,初步从分子及化学水平解析脂肪酶对食品风味的作用机理,为食品生产加工奠定理论基础。1.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以pE
目的样品前处理是分析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特别是采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基质杂质过多不仅会干扰待测物的检测,还会导致色谱柱污染,缩短色谱柱寿命。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将目标物从样品基质中提取出来,同时尽量去除杂质,降低基质干扰,从而降低检出限,提高检测灵敏度与准确度。本研究课题中,以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的核酸适配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分别制备了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和氨基糖苷类抗生
目的本研究以建立绿色荧光蛋白和双荧光素酶基因的RNA干扰体系为模型,对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的RNAi抑制因子进行筛选,探讨CSBV逃避RNAi作用过程可能机制,并通过凝胶迁移实验、GST pull-down和Far-western blotting实验进行验证,明确CSBV的RNA干扰抑制因子,为CSBV的致病机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psh RN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家属的照顾准备、疾病不确定感与希望水平现状,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家属的照顾准备、疾病不确定感与希望水平的关系,为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和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对辽宁省锦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血透治疗的病人家属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照顾者准备度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希望水平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诺丁汉日常生活扩展活动量表(the Nottingham Extend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NEADL)进行本土化以及跨文化调适,评价其中文版本的信度与效度并对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提供研究工具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Brislin
本文介绍了基准源电路的发展脉络及研究进展。按照电路功能进行分类,基准源可以分为基准电压源和基准电流源。对于基准电压源,分别对于带隙基准源、混合基准源和CMOS基准源三个类别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分析了这些电路在降低功耗、提高精度方面的创新之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基准电流源,主要讨论了电流直接补偿以及由电压源得到电流源两种设计方法。基于以上讨论,对于基准源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
目的构建基于氮掺杂碳点的三价铁离子传感体系,以实现对三价铁离子的快速、灵敏测量,从而替代现有的常规方法。研究不同叶面肥处理的山药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以评估其品质,为山药的临床应用及食用提供指导。方法使用微波碳化法合成荧光氮掺杂碳点,并对柠檬酸、尿素的摩尔比,前驱体与水的料液比、微波反应时间、微波火力、提纯溶剂等合成参数进行优化。将优化完的合成产物进行光谱表征、形貌表征、结构表征,以确定合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