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逐年递增,死亡率与肿瘤相当。研究现已表明心肌重塑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西药的规范化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神经激素,逆转心肌重塑,延缓心衰病程;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综合干预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互补,能有效防止心肌重塑的发展,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是今后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任务。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六分钟步行试验指标观察,探讨参附益心颗粒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观察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加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衰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 EF值和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测定,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提供可靠的循证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观察的 300 例心力衰竭患者,均来自于 2009 年 9 月至 2010年 6 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患者,将 300 例患者随机分为 2 组:A 组 150 例,B 组 150例。A组采用西药规范化治疗加参附益心颗粒,B组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安慰剂(参附益心颗粒模拟药),参附益心颗粒服用均为每次2包,每天2次,疗程为6个月。观察药物干预前后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指标及六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临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1.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经治疗两组六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六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六分钟步行距离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较B组差异更加显著。 2. LVEF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医规范治疗均可以提高患者的LVEF和六分钟步行距离。因课题尚未揭盲,结果提示A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增加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参附益心颗粒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