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益心颗粒对心力衰竭患者EF值和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逐年递增,死亡率与肿瘤相当。研究现已表明心肌重塑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西药的规范化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神经激素,逆转心肌重塑,延缓心衰病程;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综合干预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互补,能有效防止心肌重塑的发展,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是今后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任务。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六分钟步行试验指标观察,探讨参附益心颗粒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观察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加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衰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 EF值和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测定,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提供可靠的循证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观察的 300 例心力衰竭患者,均来自于 2009 年 9 月至 2010年 6 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患者,将 300 例患者随机分为 2 组:A 组 150 例,B 组 150例。A组采用西药规范化治疗加参附益心颗粒,B组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安慰剂(参附益心颗粒模拟药),参附益心颗粒服用均为每次2包,每天2次,疗程为6个月。观察药物干预前后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指标及六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临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1.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经治疗两组六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六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六分钟步行距离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较B组差异更加显著。   2. LVEF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医规范治疗均可以提高患者的LVEF和六分钟步行距离。因课题尚未揭盲,结果提示A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增加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参附益心颗粒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作用不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兔外敷四生贴膏进行实验观察,并对其相应的检测指标(如IL-1β、TNF-α等)和椎间盘组织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明晰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为四生贴膏早日在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ien Purpura,简称HS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全身性小血管炎,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引起的肾损害称为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i
  目的:观察健膝丸对实验大鼠膝骨关节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运用以及进一步探索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
目的:基于中医学理论治疗不寐的病因病机,通过观察主观性 PSQI评分、HAMD评分及客观性PSG监测,探讨宁心除烦胶囊在肝郁化火型不寐中的治疗作用,使其主观性PSQI评分、HAMD评分及客
  目的:通过观察宫血立停方对对大鼠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及对小鼠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二甲苯所致耳肿胀的影响,评定宫血立停方的疗效,进一步
目的:观察研究补肾健脾软肝方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患者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盲法,按照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给予补肾健脾软肝方合恩替卡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 AIDS 腹泻患者及非 HIV/AIDS 腹泻患者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及对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临床表现的分析,阐述 AIDS腹泻证候特点。   方法:采用横断面
  研究目的:中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通过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的实施,验证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