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国内间贸易往来更为频繁,港口经济和船舶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船队规模和运力来看,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从造船总量和手持订单的数量上看,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1]。但是自2007年3月以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同时给我国船舶工业带来了沉重打击[2]。为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2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政策的框架内为蚌埠市船舶工业未来发展提出一个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发展战略[3]及对实施此发展战略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首先,本文对现代船舶工业内涵及发展的趋势、意义、原则进行简单叙述。 其次,本文对蚌埠市船舶工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淮河片区船舶工业概况及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得出:现在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未来船舶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势头良好。 第三,本文针对蚌埠市船舶工业的具体状况、问题、蚌埠港、淮河航道等内部环境以及与沿淮其他城市船舶工业的比较结果,运用经典的SWOT[4]分析法全面分析蚌埠市船舶工业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同时就金融危机对沿海和内河船舶工业影响的“差异化”,运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在内河沿线,蚌埠市发展船舶行业具有很强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第二,“低、小、散”和“独自为营”的低质量重复建设的总体状况严重阻碍了蚌埠市船舶工业的健康发展;第三,蚌埠市船舶工业产业链不健全,如船舶交易市场和船用产品生产几乎为零,这些产业链中相关配套产业与核心造船业发展不平衡,无法实现整个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建设船舶工业园来协调整个产业链发展。第四,相对其它周边城市而言,本地区政策支持不够,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蚌埠地区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的发展战略。并且对蚌埠市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和实施此发展战略在宏观调控、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合并重组、资源共享;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人才引进、资本吸收;改善环境、转变职能等六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六条建议基本概括了涉及船舶工业发展的管理、技术、人才、政策、资本、土地等等方面,这部分建议可以作为蚌埠地区政府职能部门规划产业发展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企业在自身发展中进行战略定位和思路调整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