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探讨中文版SF-36量表(the 36-item sho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在我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QL)评价中的可行性;②评价心衰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状况;③探讨一些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病情对心衰患者HRQOL的影响。 方法:选择于我院及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CHF的住院及长期部分门诊随诊的CHF患者共128例,采用中文版SF-36及明尼苏达州心衰生活质量问卷(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HFQ)同时对患者的HRQOL进行评价,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诊观察。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采用6min步行试验(6-minutes walk test,6-WT)评估患者运动耐量。 结果:①SF-36显示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8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0.70)和重复性。因子分析产生的两个因子与量表的原理论结构假设基本一致。4~8周内共有78例完成随访,MHFQ能从总体上敏感的察觉到其中40例病情好转的心衰患者HRQOL的变化,而SF-36尚能辨别出该群患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②心衰患者的HRQOL在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人群,减少达30.7%~52.3%,其中以生理功能、生理角色限制及躯体疼痛维度最为明显。心衰患者综合评分级别构成比(良、中、差)也与正常中国老人存在显著差异。各维度得分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步下降,以NYHAⅣ级组患者最为明显,可达33.2%~64.4%。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左室射血分数组,患者的HRQOL并无显著差别,而在不同的左室舒展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组及6-WT组,LVEDD<63mm组患者在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LVEDD≥163mm(P值均小于0.01),而6-WT<410m患者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角色限制、总体健康、心理角色限制维度得分均低于6一WT)410m组(尸值均小于0.01)。③相关分析提示,各因素对患者HRQOL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固定的相关关系存在多个因素之间。其中以NYHA心功能分级、LVEDD、6一wT对HRQOL综合评分及多个维度的评分呈中、低度相关性。而NYHA心功能分级、6一wT均与HRQOL生理健康内容和心理健康内容评分相关。④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常见的一些人口统计学指标对HRQOL各维度的作用较小且不恒定,对于一些临床指标,NYAH心功能分级及LVEDD、6一wT对患者HRQOL各维度的作用相对较为重要。但所有这些因素对HRQOL各维度变异的解释作用仅为21 .5%一41 .8%,对心衰患者HRQOL综合评分、生理健康内容评分及心理健康内容评分变异的解释作用分别为50.2%,27.6%,42.7%。 结论:①中文版SF一36用于我国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时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②与一般人群比较,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各个维度均出现明显下降,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步下降。③常规的一些人口统计学指标及临床指标对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虽然病情本身对患者HRQOL产生的影响作用可能比一些人口学资料相对更为重要,但这些因素共同对患者HRQOL综合评分、生理健康内容、心理健康内容以及各维度的预测价值均很有限。④虽然NYHA心功能分级是患者HRQOL的一个相对主要的预测因子,但决定心衰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最为主要的因素目前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加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