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居民最可及、最便捷、互动性最强的卫生服务机构,承载着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的功能,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运行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基于国外医疗改革的现状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运行的实际,国内外研究文献均提示: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财政投入机制及相关政策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共同热点和焦点,而限制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投入不足。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模式及财政投入机制相比较,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不足,财政投入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存在偏差,患者的自付费用不断上涨,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亟待解决。有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与现有资料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国外发达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运行的共同特征及普遍规律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对我国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运行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界定:由国家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作为经费支撑、以市场运行机制为补充、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的,以免费或收取极低费用的方式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此同时,为解释我国患者自付费用不断上涨的现象、分析保障公益性运行的必要条件,本文以上海市X区为例,针对该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现状、运行机制、免费医疗的可行性及标化工作量做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单纯由区政府进行财政投入无法实现基层医疗的免费服务;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承担免费医疗的经费缺口有一定的可行性;由于机构存在―逐利性‖的工作动机,仅仅实行免费不足以实现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运行,而标化工作量的实施并没有规避该问题。基于以上发现,本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特征及普遍规律,为上海市X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乃至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运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