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南片区仪式空间附加棚幔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ngxis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仪式空间不仅承载着居民的文化信仰,同时也是闽南居民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是社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活动、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这一现象在泉州城南片区内尤为明显。然而仪式空间是如何抵御该地区炎热气候来获取居民较长时间逗留,除了文化之凝聚力外,另一个原因乃是有效地营造了舒适阴凉的户外环境、抵御该地区炎热气候,相应的营造经验及其防热效果是值得关注和学习之处。首先本文通过对泉州城南片区仪式空间的调研,了解其数量、分布特点以及在居民生活中的角色扮演;仪式空间建筑主体外普遍地存在遮阳防晒的附加棚幔,且居民进行休闲活动实则是在仪式空间附加棚幔所衍生出的灰空间之内。对这些附加棚幔气候适应性进行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中80%认为棚幔下“很阴凉”、“较舒适”,94%认为基本能够满足其遮阳需求。其次是分析和归纳附加遮阳棚幔的材料种类和构造做法、设置部位的数量和比例。依照材料种类进行统计,其中铁皮棚占比最大为53%,其余依次为黑网、布幔、混凝土及阳光板。按照棚幔设置部位分类,遮阳棚幔主要出现在建筑前院和天井之中,前院占比较多为66.7%;充分调研相关风俗民情、仪式空间使用情况、并测绘详细平面图。然后依照棚幔设置部位的不同分别对选取“前院棚幔”和“天井棚幔”典型对象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富美宫仪式空间前院阳光板和铁皮棚灰空间WBGT值都在30℃以下保持安全无晒伤的状态,而室外空地的WBGT值多次超过32℃,且阳光板和铁皮棚的SET平均值较室外空地分别低4.0℃和4.2℃,富美宫及接待处室内PMV平均值比无棚户室内分别低0.13和0.21,前院棚幔能有效优化自身以及首层遮蔽房的热舒适性,同时棚幔灰空间能够为居民提供较舒适的室外逗留的场所。实测宝海庵组天井棚幔,在日间太阳辐射强度较高时,对比户天井空地WBGT值较天井棚幔灰空间平均高出1.9℃,多次高于32℃,且对比户室外SET值和室内PMV值均高于有遮阳棚幔的天井及室内空间,说明天井附加遮阳棚幔有效的优化了自身及其旁边室内热环境;而在夜间无太阳辐射或太阳辐射值较低时,天井遮阳棚幔因为对风速有所遮挡导致对室内热舒适略有不利影响,较对比户室内PMV值高0.28。文章最后尝试总结仪式空间中自发搭建棚幔的防热经验及策略,即各种分散的点状公共空间应考虑在前院或天井设置遮阳灰空间,前院遮阳设施的尺寸进深宜大于3.5m,可考虑结合形成部分有顶盖的街道;天井宜是活动式、半透光式。仪式空间等公共建筑遮阳灰空间的存在,增加与社区的融合、居民逗留时间,同时也形成室内的气候缓冲效果,有效应对闽南湿热气候,是生态时代背景下炎热气候类型的公共建筑设计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气候设计语言。
其他文献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各大城市虽然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大运量、快速、安全、准时等一系列优点,对解决交通拥堵、引导
随着住宅建设的资源耗费日益加剧,住宅建设急需一种可以快速高效及节能的建设方式,工业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主要对CSI住宅体系(China-Skeleton-Infill Housing Syst
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工业区的建设与更新也进入了日新月异的状态中。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工业区环境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工业
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居为了适应区域气候、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适宜的建筑技术,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模式。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室内外装饰
树屋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居住形式之一,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地面建筑逐渐取代了这种古老的形式,它也渐渐地被人们淡忘。直到近年,世界各地再次出现了数百个造型和功能各异
鼓浪屿作为国内少有的海岛型旅游城市,有着百余年中西交融的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近期鼓浪屿的成功申遗更是对其历史风貌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相关
地处祖国东南一隅的鼓浪屿,是一座弧悬海上的岛屿。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鼓浪屿建筑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形态,因而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
情境主义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加合情合理的改善老城的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已经成为了时下大热的话题之一。从民众的日常生活出发,发现民造的
“溪底派”为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溪底村的大木匠帮,为闽南传统木匠的杰出代表,大木技艺在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影响深远。目前溪底派匠师以王世猛为代表。本研究延续
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得到社会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机构养老是应对该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然而国内养老设施在发展水平上较之国外发达国家有显著差距,并且伴随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