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制观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培养青少年法制观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青少年法制观严重淡漠、违法犯罪案件增多等现象,而中学历史教育中也存在着对教科书中有关法制内容明显忽略、忽视青少年法制观的培养的问题。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法制观的最佳时期。中学历史课程尤其高中历史课程中蕴含有较为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因此,充分挖掘、利用相关内容,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论文正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中学生法制观的调查。笔者选取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鄱阳中学、饶州中学等三所中学的学生,从学校开课情况、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法律知识的运用情况、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1.三校均开设了法制教育课,但情况存在差异。饶州中学和鄱阳中学未开足课程,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能够开足。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位于教育状况较好、师资配备较好的省会城市南昌,教师能够胜任和完成法制教育课的任务;而在县城的饶州中学和鄱阳中学,学生认为学校不够重视,不能开足相关课程,或者针对性不强,授课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不明显。2.省会城市学校的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互联网、书籍和家庭教育四个途径了解法律知识;县城公立中学主要是从电视、互联网、书籍三个途径了解法律知识,而县城中的私立中学,由于实行学生寄宿制,全封闭管理,只能从书籍和学校宣传中了解法律知识。3.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一般,省会城市中学的学生法律意识较县城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法律意识稍好点,但也不理想,可见中学阶段的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确实是个问题。从任课教师这个角度来看,私立中学学校的老师相对公办中学来说,由于条件所限,法制意识总体上稍差一些。第二部分:对人教版必修一教科书中有关法制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找到历史知识点中的法治观点和法制理念,为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和培养学生法制观奠定前提和基本的依据。第三部分:探讨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加强青少年法制观的培养途径。笔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加强青少年法制观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充分挖掘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材料,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重视社区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利用评价的功能(如研究历史高考试题并有效运用)。总之,本文围绕高中历史教育有效培养学生法制观的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使得任课教师在历史课程中重视对学生法制观的培养,从而令历史教育在全面培养学生等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