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的酪氨酸激酶C-ABL与蒽醌类衍生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骨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mc myeloid leukemia,CML)的主要致病原因是人体骨髓干细胞中的蛋白酪氨酸激酶c-ABL及其变异体BCR-ABL的活化。因此,ABL激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达到治疗CML的效果,成为靶向治疗药物。基于这种思想所开发出的药物Imatinib等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而蒽醌类衍生物对于很多酪氨酸激酶具有抑制效果,有可能抑制ABL的激酶活性从而成为CML的治疗药物。本文对c-ABL与10种蒽醌类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并与成药Imatinib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力图从原子水平上揭示它们之间的作用模式,阐述蒽醌类衍生物作为CML治疗药物的可行性,为药物寻找及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首先通过分子对接的方法,参考Imatinib在c-ABL上的结合位置,将蒽醌类小分子与c-ABL进行对接;然后以对接所得到的复合物结构作为初始构象,通过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生理环境中c-ABL与小分子的结合过程,整个过程中体系温度维持在300K左右,模拟5ns动力学过程。对于模拟结果,我们采用了MM PBSA的方法计算其结合自由能作为亲和性的判据,并作了横向比较,分析不同能量项对结合的贡献以及蒽醌类衍生物分子的结构对结合的影响。   通过对RMSD(均方根偏差)曲线及结合自由能的分析,我们发现:所研究的10种蒽醌类衍生物分子中,只有芦荟大黄素(alo)不能与c-ABL结合,其余9种分子可以与c-ABL结合,其中假红紫素(pse)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62.59kcal/mol),大黄酸(rhe)的作用也非常明显(-54.04kcal/mol),另外7中分子的作用则相对较差。结合蒽醌类衍生物分子的结构比较各能量分项的贡献我们发现:1号位上的-OH不会对结合造成太大影响;3号位上增加-OH会增大静电作用;6号位上出现极性基团如-COOH能够大大提高静电作用,而出现非极性基团则对结合不利;而去掉10号位上的O原子可能对结合更有帮助。   这些结果显示了蒽醌类衍生物成为CML的有效治疗药物的可能性和以其为基础进行新药设计开发的潜力。
其他文献
中药材HPLC指纹图谱技术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宏观分析中药材复杂的化学特征信息,以整体性和模糊性原则定性定量反映中药材遗传物种差异性和后天个体差异性的技术。它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和普遍适用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以峨眉山产药材侧柏叶为例,探索色谱分离条件,包括流动相、检测波长、色谱柱、流速和柱温、进样量、梯度洗脱程序,以槲皮素含量为对照成分比较分析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侧柏
铅是具有很强神经毒性的重金属污染物。迄今为止,铅对学习记忆损害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而以神经胶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却少有报道。星形胶质细胞(a
  我们在研究大鼠的丘脑各核团在应激中的作用时发现了如下问题:由大鼠脑图谱(Paxinos and Watson,2007)可知,自前囟后0.84mm 开始出现PVA(paraventricular thalamic nucleu
  It is well known that nifedipine inhibits L-type Ca2+ channels expressed throughout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Voltage-dependent K+ (Kv) channels belong to t
会议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呈现出不同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整个生活史显现出明显的生物学和形态学变化,复
  The 5-hydroxytryptamine type-3a receptor (5-HT3aR) as the only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in serotonin receptor family is known to involve in emotion regulati
会议
  神经元的发育和功能建立对神经环路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神经型钙粘素N-cadherin 等细胞粘附分子对神经元的靶向定位和突触成熟意义重大。蛋白激酶 D1(protein kina
  Central noradrenergic system,mainly originating from the locus coeruleus in brainstem,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physiological regulatory networks,such
会议
  在神经元中,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并且也可能参与调控疼痛的发生与传导.LIMK能够调节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的动态改变,我们发现LIMK 促进了炎症痛敏
  神经元树突分枝是神经环路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探讨树突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理解神经环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因子CDYL(Chromo-domain Y l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