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绿洲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g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体系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水源、地形、交通、矿产资源等要素对城镇的发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绿洲城镇是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重要的生态景观,是干旱区人口、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绿洲的精华。绿洲城镇的等级规模、职能结构、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水资源条件的制约。在全球变暖、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下,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对内陆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城镇体系作为复杂的动力系统,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无标度性(Non-sealing),显示出统计分形(Statisticfractal)特征,即部分以某种形式与整体相似的形状。分形研究有利于城市地理学数量化,形成以模拟实验为技术支持的理论体系。本文选择张掖绿洲为研究对象,从城镇—绿洲—水资源空间耦合的角度,分析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聚集性和空间相互关联作用,探讨城镇体系的优化发展途径。首先运用城市首位度计算方法和分形模型In N(r)= A-D ln r,对张掖绿洲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特征作了分析,计算出等级规模维数D=0.350,测定系数R2=0.851,表明区域内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较为松散,人口呈不均匀分布,首位城镇处于垄断地位,缺少次级城镇。其次运用城镇体系空间聚集性的分形模型,计算出聚集维数D=1.224,测定系数R2=0.9868;同时运用城镇体系相互作用分形模型,计算出关联维数D=1.4868,测定系数R2=0.9196,D略为偏大,表明张掖绿洲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从中心向四周密度递减,城镇体系空间分布分散,相互作用较弱。城镇分布与水资源和交通耦合程度高,但空间相互作用较弱,城镇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由此对城镇的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低耗利用、城乡人口迁移与集聚、制度创新、产业模式、城镇集聚扩散功能、规模效应的发挥等产生了影响。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张掖绿洲未来城镇体系优化的相应对策:甘州区以“T”字形城镇布局带实现区域对水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张掖绿洲以极化发展战略优化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点轴结合、梯度开发,完善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优化区域格局,形成点、轴、片相互作用的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模式,加快生态型城镇建设步伐,实现张掖绿洲城镇体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湖南-澳大利亚经贸合作洽谈会暨湖南驻澳商务代表处授牌仪式在悉尼举行。  澳大利亚联邦国会经济委员会主席大卫·科尔曼在洽谈会上说,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中澳自贸协定自2015年12月生效以来硕果累累,深化了两国经贸关系,为澳大利亚带来史无前例的机遇,并将造福两国人民。  中国驻澳大利亚商务公使衔参赞黄任刚在会上表示,中澳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以中澳自贸协定和“一带一路”为契机,两国经贸合作前景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各国的产业结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推广中,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