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发生历程中溶血卵磷脂代谢异常的机制及意义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新陈代谢器官,参与多种物质的生物转化。在各种代谢通路中,肝脏代谢多种生物大分子,生成不同的小分子物质。从正常-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疾病发展过程中,肝脏代谢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肝脏功能的检测指标包括甲胎蛋白、ALT、AST、TBIL、GGT、AKP等,这些检测指标在肝病发展早期常常阴性,而出现明显阳性变化时可能已经是肝癌晚期。因此,寻找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非常迫切。脂质代谢是肝脏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产生胆汁酸,肝病时胆汁酸出现代谢异常。当胆固醇与胆汁酸及卵磷脂的比值升高时,胆固醇因饱合而结晶析出形成胆石,卵磷脂在磷脂酶A的作用下生成溶血卵磷脂。因此,胆汁酸、溶血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是肝脏的核心代谢物,定量检测这些代谢物的水平,有可能对肝病的发展阶段进行判断。但由于这些物质代谢快,常规检测方法不灵敏等,故临床还没有将这类检测作为反映肝脏疾病的发展阶段指标。本论文建立了一种用UPLC-MS/MS质谱定量测定这些代谢物在血液、尿液中的浓度变化的方法,该方法快速、方便、准确率高,有望为肝癌发展历程中疾病状态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在肝脏从正常到癌变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异常变化,但是其原因机制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目前还不清楚。LPC在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的作用下生成磷脂酰胆碱(PC),PC在磷脂酶A2(PLA2)的作用下生成LPC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C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作用下生成LPC及胆固醇酯。LPC是这些代谢通路的重要中间环节,因而我们将LPCAT1、LCAT、PLA2三者与LPC的异常结合起来检测,希望找到LPC异常变化的原因。另外,在这些酶的活性调节过程中,还涉及到AKT、ERK、JNK等反应通路的调控。因此,我们同时对这些通路的活性进行研究,验证其与LPC的关系。用ELISA、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质谱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索LPC异常的原因,希望能够阐明其是否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系。研究方法1.收集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液、尿液标本:收集2013-2016年间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临床住院的肝炎(50例)、肝硬化(50例)、肝癌(50例)患者的血液、尿液标本,离心后取上清,保存于-80度冰箱。同时收集健康体检的正常人(66例)的血液、尿液作对照。2.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质谱方法学分析:在上海交通大学质谱分析检测中心检测正常人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的血和尿标本,探索储存方法及不同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和敏感性。3.elisa检测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蛋白酶水平:收集正常人、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的血清,elisa检测lcat、lpcat1、spla2-Ⅱa、cpla2α四种酶含量的变化。4.免疫组化检测相关蛋白酶指标:挑选正常肝组织(取自肝良性血管瘤手术标本)、肝癌组织及其癌旁为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及其癌旁为肝炎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检测lpcat1、lcat、cpla2α、spla2-Ⅱa四种酶指标的表达。5.相关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变化:选取正常肝细胞系l02及wrl-68、肝星状细胞系lx2、肝癌细胞系hep-3b、hepg2、huh-7、qgy-7701、smmc-7721及hcc-lm3,培养细胞并提取蛋白,westernblot检测细胞系lpcat1、lcat、cpla2α、spla2-Ⅱa四种蛋白酶表达变化,同时检测了四种蛋白酶上游的akt、erk、jnk等表达情况。6.细胞内外lpc质谱分析:用质谱方法定量检测培养的不同细胞系的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lpc含量变化,将此结果与上述westernblot蛋白表达结果相对比。研究结果1.质谱方法学:运用uplc-ms/ms检测溶血卵磷脂、胆汁酸、不饱和脂肪酸在血液和尿液中的含量变化,方法快速灵敏,容易操作。通过比较血浆及血清中代谢物含量差异,结果血浆更接近于实际全血状态,因此,我们的研究认为血浆作为生物样本用于上述血液中代谢物的检测分析是比较好的选择。2.lpcat1、lcat、pla2免疫组化与elisa检测结果的对比:临床样本检测发现,血清中(胞外)lcat与lpc的含量变化趋势在肝病历程中最相近;免疫组织中(胞内)lpcat1与lpc的含量变化趋势在肝病历程中最相近。cpla2及spla2-Ⅱa与胞内外lpc的变化趋势差异性均比较大。3.细胞系质谱分析及westernblot结果分析:细胞学实验分析lcat、lpcat1、cpla2α、spla2四种酶的表达,并与质谱结果做对比,结果发现,细胞培养液中(胞外)lcat与lpc的含量变化在肝病历程中相关性最高、细胞内lpcat1与lpc的含量变化在肝病历程中相关性最高。而cpla2α及其磷酸化状态的含量变化趋势与lpc变化趋势似乎相反。4.lpc相关其它上游通路的蛋白指标:总akt、p-akt、总erk、p-erk、jn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趋势与细胞内lpc的表达趋势差异较大,p-jnk、p-p38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论本课题以肝脏的核心代谢物质胆汁酸、溶血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为切入点,研究了如何利用uplc-ms/ms定量检测肝病及肝癌患者血尿代谢物的变化,研究证实该方法快速、便捷、灵敏性高,且将血浆作为样本优于血清检测。从代谢物中最核心的lpc出发,探究了其在肝病患者发展进程中变化的原因。为了探索正常、肝炎、肝硬化、肝癌历程中lpc异常变化的原因,我们从cpla2α、p-cpla2α、spla2-Ⅱ、lcat四种酶的变化出发,结果发现肝病进程中lcat主导胞外(血清及培养液)lpc的含量变化,而lpcat1主导胞内(组织)lpc的含量变化。cpla2α、p-cpla2α、spla2-Ⅱa对肝病进程中细胞内外lpc的异常变化影响较小。这种在细胞内外由不同酶主导lpc变化的机制原因需要进一步探索。另外,p38、akt、p-akt、erk、p-erk、jnk与lpc的异常变化关系不大,p-p38及p-jnk与其有一定的相关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比较与分析了中日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总结了日本发展中小企业中可以借鉴的经验,提出了通过财税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文章从政策传导、政策手段等方面进行解析
天然气加压冷却为LNG后运输,汽化升温后用于工业生产,此间约有830~860 kJ/kg的冷能耗散到大气中,造成能源浪费。为此中石化广西一加油站,受条件限制以液氮代替LNG设计了一套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目前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高胆固醇血症是公认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肝脏是机体进行胆固醇合成分解的主要器官,在血胆固醇水平的调节中
60年代我为创作一部反映抗联英勇斗争的歌剧,曾多次到长白山地区采风。在这里,我先后访问了当年杨靖宇将军经常活动的靖宇县(原蒙江县)那尔轰地区,保安村以南三道崴予杨靖宇
期刊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中,艺术的传播以网络这一载体迅速发展,同时也在影响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艺术传播的革命性变化,它使艺术信息的传播、理解
在传统DV-Hop无线传感定位算法的基础上,针对精准灌溉的特点提出改进算法并进行仿真实验。新算法借助边界锚节点计算平均每跳距离,并采取伸缩法修正了超出簇覆盖范围的节点坐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处于萌芽状态,公司治理是其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母子公司边界、董事会的独立性、股权多元化、高管激励机制和完
为了探讨紫阳县土壤硒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采集了859个表层土壤样品,用原子荧光分析了其硒含量,在GS+软件中构建了变异函数,用GIS软件绘制了紫阳县土壤全硒含量分布图,同时分
从黑格尔"艺术的终结"到汉斯·贝尔廷"艺术史的终结",近百年来艺术的变化在时代的浪潮下和观念的革新中显得丰富多彩。对当下异常崛起的中国电影来说,电影导演谱系的划分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