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与学生沟通的中介,亦是教学内涵的集中表现。通过教材,能够反映出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内涵是否优质、结构与功能是否对应、教学途径和方法是否得当,并最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达成。本文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2001至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出版发行的中文出版物范围内,通过对北京、郑州、广州新华书店的实地考察,和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当当网、卓越购书网、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的网络途径以及对北京大学等全国十所普通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方式,研究中国的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本文将涉及的出版物分为两部分五个类型进行分析与研究:一、冠名“美育”的大学生舞蹈教材及舞蹈美育教材,是作者自称用于舞蹈美育课堂教学的教材或是与大学生舞蹈美育相关的读物,对这部分的研究将其分为冠名“美育”一般的教材、冠名“美育”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他的出版物三种类型进行分析;二、大学生舞蹈专业教育教材。由于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数量和类型上的有限,这部分教材因其专业性、权威性、系统性较强、传播性较广,被借鉴为大学生舞蹈美育教学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被纳入本研究的范围,这部分亦将其分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一般的教材两种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两部分教材出版数量、撰写作者背景与项目来源、出版与发展趋势、传播与应用的分析,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教学目标、内涵、功能、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笔者发现,冠名“美育”的大学生舞蹈教材出版较晚,数量少,印数少,传播不广,使用率低;冠名“美育”国家级规划舞蹈教材数量仅为一部,并且主要是关于舞蹈美育原理的教材;一般的舞蹈美育出版物,出版时间远近都有,传播广狭不一,但总体来看,亦数量、印数都不多,使用率亦低。大学生舞蹈专业教育教材中,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时间早些,系统性强,数量适中,印数较多,传播较广,使用率较高,但因其专业性强而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舞蹈美育针对性不强;一般教材,出版时间亦较早,专业性较强、数量多,但印数量少,传播不广,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舞蹈美育的针对性也不强,使用率较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的基本形势是:高等舞蹈教育的教材建设的成果比较丰富,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出版方面存在数量不多,教材适用性不强,传播效果不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外部大环境的社会因素和时代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内部发展的因素造成。因此,笔者指出:当下教材建设首先要走出传统教育认识的误区,解决舞蹈美育对“人”的教育问题,呼吁教材建设应该注重优化项目来源,加强对作者资质的审核。由此提出了以下构想:第一、项目来源的优化与作者资质的审核,其目的在于提高教材的整体规格与品质,促进教材的推广与传播;第二,针对舞蹈美育培养目标,设计教材建设体系及教材内容。现有的舞蹈美育教材体系,对于普及和推广舞蹈艺术常识有着一定的作用与价值。但是,舞蹈美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输,更应该注重舞蹈对大学生身心的培养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在现有的舞蹈美育教材建设体系之上,笔者增加了生命体验和创意开发教材,其内容包含了“身体感觉运动”、“身体表现运动”、“身体和谐运动”以及“即兴开发运动”、“想象开发运动”、“艺术创造运动”。目的在于保障教材内容对普通高校舞蹈美育教学的适用性;第三、针对大学生美育的综合性特点,设计教材的综合形式,解决的是当前舞蹈美育教材形式单一的局面;第四、针对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接受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的是当前教材实施途径与方法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