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端粒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对氧乐果工人胆碱酯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氧乐果接触致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或遗传损伤的易感人群。对象:某农药厂氧乐果车间180名工人选为暴露人群,同一城市某公司无有机磷农药和其他毒物接触的115名健康职员选为对照人群。经知情同意后,对研究对象展开个人信息和生物样本的采集。方法:采用中国职业卫生标准GBZ52-2002附录中《全血、红细胞、血浆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方法》检测外周血中全血、红细胞及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端粒长度,并利用飞行质谱平台对端粒结合蛋白基因多态位点(TPP1 rs1800752、TPP1 rs3758978、TPP1 rs7488、TPP1 rs1128396、TPP1 rs2555173、POT1 rs17246404、POT1 rs7782410、POT1 rs13240512 和 POT1 rs76436625)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选择卡方检验,定量资料则依据数据的分布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采用协方差分析组内分布的差异,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基因与氧乐果的交互作用对胆碱酯酶活性或端粒长度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的筛选。双侧检验,检验水准a=0.05。结果:1.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暴露组携带TPP1 rs1800752 CT+CC基因型、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的个体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低于TT基因型(P<0.05);暴露组携带TPP1 rs3758978 CG+GG基因型、GG基因型和CG基因型的个体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低于CC基因型(P<0.05);暴露组携带TPP1 rs1128396 AT+TT基因型、TT基因型和AT基因型的个体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低于AA基因型(P<0.05);暴露组携带TPP1 rs2555173 CC基因型和CC+AC基因型的个体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高于AA基因型(P<0.05);暴露组携带POT1 rs7782410位点GG基因型的个体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高于AA+AG。而在对照组中,该位点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低于AA+AG基因型。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因素的影响后,POT1 rs7782410位点的GG基因型及POT1 rs13240512位点的AA基因型与氧乐果的交互作用对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有影响[分别为0.471(0.171,0.770),P=0.002;0.351(0.054,0.648),P=0.021]。采用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因素的影响后,氧乐果[-1.604(-1.804,-1.405),P<0.001]、TPP1 rs2555173 CC+AC 基因型[0.289(0.005,0.573),P=0.046]及POT1 rs7782410 GG基因型与氧乐果的交互作用[1.106(0.200,2.011),P=0.017]是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2.端粒长度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筛选中,均未发现端粒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对端粒长度有影响。结论:氧乐果、TPP1 rs2555173 AA基因型以及POT1 rs7782410 AA+AG基因型和氧乐果的交互作用会促进工人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降低,提示个体携带TPP1 rs2555173 AA基因型或POT1 rs7782410 AA+AG基因型可能是氧乐果接触致胆碱酯酶活性降低的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