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时退选演说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演讲作为公众演讲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目的在于说服听众采取某项行动或改变原有的态度。批评性语篇分析是分析政治语篇常用的分析框架,它视语篇为语篇生成者在形式结构和意识形态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希拉里在2008年美国民主党预选中的杰出表现,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耀眼的女性政治家。希拉里用催人奋进的演说,得到了数以万计拥护者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希拉里2008年6月7日在国家博物馆发表的退出竞选演说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揭示:演说者如何通过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实现其演说目的及交际意图;隐含在语篇中的演说者的意识形态;社会历史语境对语篇内容和交际过程的影响。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家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为框架,以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为理论基础,依据费尔克劳夫提出的描述、阐释、解释三个步骤对此演说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首先,在描述层面,运用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从词汇选择、及物性、语气、情态、人称代词、主位结构方面对此演说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其次,结合语篇的语言特征联系语篇内容和语篇参与者对语篇的生成进行解释,这一过程围绕3个问题展开:希拉里退选演说的内容,演说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语言在此演说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联系语篇生成的社会历史语境对语篇进行阐释,进一步揭示隐含在语篇中的演讲者的意识形态。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希拉里有选择地运用了多种语言策略,将自己的意志和观点传递给受众,达到了此次演说的目的。这些语言策略分别表现在体现概念功能的词汇选择、及物性,体现人际功能的句式、情态动词、人称代词,体现语篇功能的主位结构;语篇生成者的意识形态隐藏在语篇中,并通过语篇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社会历史语境因素制约语篇的生成和交际过程。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三维分析模式及功能语法对政治演说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解读退选演说提供了新的视角,以期增强英语学习者对政治演说进行批评性阅读的意识。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美国影视作品受到了广大中国观众的欢迎。随着广大美剧爱好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带字幕的原版片成为了他们的最爱。有别于文学翻译和广告翻译,较高难度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乔姆斯基强调“语言能力”的转换生成语法风靡一时。但是,注重基于记忆整体提取、强调“语言运用”的语块研究在欧洲渐渐引起重视。随着八九十年代计算机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肇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自此对翻译的考察不再局限于语言学范畴,而是将其置于社会文化的多元系统之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勒菲弗尔提出“折射”、“系统
在我国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都要作《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是对头年各项工作的总结,亦是对当年任务安排与目标设定的展望。作为公文体裁的典范,《政府工作报告
美国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以多产而多才著称,她在多部作品中大量运用哥特式小说写作技巧,因此被认为是哥特小说家。《大瀑布》为其近期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着显著影响,这一点已经在广大国内外研究者中达成共识。在诸多情感因素中,焦虑由于被认为对语言学习者有负面影响而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