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田间扰动土壤加海盐处理试验和室内盆栽盐胁迫处理试验,观察分析臭椿、金银花、地被菊、金银木、连翘5种常见的滨海绿化植物和耐旱桑、果桑、胡杨、柽柳4个造林树种受盐胁迫影响发生的生态生理变化,并对其进行耐盐性研究,为滨海盐碱地造林绿化的引种和选育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野外扰动土加海盐处理试验选择在河北省沧州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造林试验地进行,选取胡杨、柽柳、耐旱桑和果桑4个树种为盐胁迫处理对象,挖取苗木周围半径25cm,深20cm的土壤,成比例地与海盐混合后填回。4个树种均设计(包括CK在内)8个浓度梯度,测得土壤含盐量在2 g·kg-1~22.02 g·kg-1之间。盐胁迫处理15天后,观测统计四个树种的盐害症状,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4个树种光合作用受不同浓度梯度的盐胁迫抑制差异显著;耐旱桑、果桑、胡杨、柽柳生长的极限土壤含盐量分别为8.85,8.98,14.91,22.02 g·kg-1,生长的适宜土壤含盐量分别为5.76,5.89,9.02,9.18 g·kg-1;耐盐性:柽柳>胡杨>耐旱桑>果桑。室内盆栽盐胁迫处理试验为分两批对9种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通过分次浇灌NaCl盐溶液的方法进行盐胁迫处理,设置第一批处理NaCl浓度分别为0,0.2%,0.4%,0.6%,0.8%,1%,共6个水平,第二批分别为0,0.2%,0.4%,0.6%,0.8%,1%,1.5%,2%,共8个水平,盐胁迫持续40天,分别观测苗高、苗木盐害症状、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等。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植物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9种植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盐害症状,且不同浓度处理致使高生长差异显著。(2)随着盐浓度的增大,9种植物的光合生理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因植物种不同而有差异。(3)盐胁迫40天后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其中,在1%浓度NaCl胁迫下,与对照组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臭椿,最小的是胡杨,分别下降了79.77%和0.74%;(4)盐胁迫40天后9种植物的叶片脯氨酸均有升高的趋势。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组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1%的盐胁迫时,地被菊和柽柳增加最为明显,分别达到对照组的23.3倍和21.6倍。(5)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打分和隶属函数的分析统计方法综合评定了9种绿化植物的耐盐特性,并使用聚类统计分析将所有树种分成三类,其耐盐性排序为:胡杨,柽柳>果桑,耐旱桑,地被菊>连翘,金银花,臭椿,金银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