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偏压隧道病害分析与防治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890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作为经济建设重要支撑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全面展开,而西部地区的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地质病害多变,从经济、效率以及线型的要求,隧道方案成为首选。但是由于隧道在设计、勘察、施工存在纰漏以及地质条件不良等因素都有可能会造成隧道的偏压受载,从而造成隧道在运营期间出现的各种病害,削弱隧道的使用寿命、干扰道路的正常运营、更严重的是要花费大批的人力物力对隧道的病害进行治理。这就要求隧道工作者以及研究者们更多地对偏压隧道病害的诱发机理进行总结研究,为后续的隧道工程的建设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以及实践依据,从而大大地降低隧道的建设、维护成本,也保证了道路隧道的持续性运行。  本论文对偏压隧道病害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计算分析,同时通过理论的分析计算结果,归纳总结出偏压隧道病害的力学破坏机理。  本文通过运用地质雷达、激光断面仪、抽芯等多种检测手段对某实例隧道工程病害进行现场勘察,并对勘察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并分析病害的分布位置、基本类型、病害严重程度、病害特征。调查结果显示隧道主要存在裂缝、渗水、错台等病害。并归纳分别分析出该隧道的洞身等压段的、小偏受载的出口段的病害机理以及病害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对于处于偏压受载的进洞段则进行 ABAQUS数值模拟分析。  本文基于ABAQUS对该实例病害隧道的进洞偏压段进行有限元建模并进行数值计算,将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以及现场的病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进洞偏压段的主要病害---衬砌裂缝的主要诱发机理主要是由于隧道围岩的蠕变以及岩层结构面的相对滑动趋势共同作用所造成。而渗水、错台等其他病害的诱发机理最终也是由于裂缝的产生而诱发的二次病害。通过分析该隧道病害的诱发机理,理清各种病害之间的原发性和次生性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从根本上治理该种隧道病害。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实践成果,可以为后续的相似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短肢剪力墙是以异型柱和剪力墙为基础,并吸取框架的优点,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结构体系。它能在保证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降低了工程造价,已广泛应用于小高层住宅建筑。但在理论
现代结构设计以概率可靠度为目标,由于火灾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构在火灾中的反应都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结构抗火设计采用概率方法是合理的。火灾发生和发展的随机性研究是结构概
与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是将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能动”地结合在一起,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如今,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已遍及高层建筑、市政、桥梁、高耸结构、核电站、海
本课题主要研究桩基础、地基土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影响的问题。 本文以NASTRAN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为分析平台,在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对大型薄壁钢筒体结构的动
张弦梁结构是一种新型空间结构形式,由弦、撑杆和抗弯受压构件组成的新型结构,是通过在弦中施加预应力来改善抗弯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的自平衡体系,其各种构件受力明确简洁,拉
土工织物加筋土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技术,已较多地应用于挡土墙、陡坡、路堤和浅基础地基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工程实践证明,当加筋土内部的含水量增大时,水分可通过织物排
学位
本文以重庆中环快速道蔡家岗隧道和三福高速公路福建段东楼小净距隧道工程掘进开挖爆破的振动安全监测项目为依托,结合大量现场实测数据,(对隧道掘进爆破震动场进行研究)将隧道
广西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和台地,地势地貌较为多样且复杂。由于山地为主,且广西地区降雨量充沛,因而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也较为频繁;加之近年来
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问世以来,由于其众多的优点,至今已非常普遍地应用于很多工程领域,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在多种建筑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