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彰显人民创造力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硬实力的碰撞,也体现在软实力的博弈,一个国家若想在如此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占领文化的制高点,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丰富给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满足,提升了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同时日益开放的文化市场也给人们带来商品拜物教、道德滑坡、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负效应,引起不少年青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动摇。面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如何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中抓住机遇、有效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如何广泛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多样性发展?这些问题均是涉及国家文化事业前途和命运、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难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支撑,以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建设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围绕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主题,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角出发,在总结和提炼国内外文化思想源基础上,深刻阐述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科学内涵;根据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属性,揭示中国文化软实力模式的主导化性与多样性特征;提出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模式的方法论原则及其重要价值;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文化建设所处的历史背景、现实问题等挑战因素,同时揭示抓住深化改革与和平发展环境带来的大好机遇;依据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的范式,设计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体系构架;着重从构建马克思主义主导的意识形态认同机制、创建文化多样性发展平台、完善政府主导性与大众多样性统一的文化市场协同治理体制三个层面,系统阐明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主导下广泛调动大众的民主积极性,采取体现民族风格的文化多样性内容、形式、渠道,形成以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为基本特征的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