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适合大规模普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进行胃镜检查的所有受检者200例进行分析,以病理标准设置正常人群组(对照组,n=6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n=67)、慢性萎缩性胃炎组(n=71)三组,应用ELISA定量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包括PGⅠ、PGⅡ)和胃泌素17(G17)浓度;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GⅠ、PGⅡ和G17的浓度差异,再通过ROC曲线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指标的诊断价值,最后确定用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PGⅠ含量和PGR(PGⅠ/PGⅡ)显著降低(P<0.05),而G17含量显著升高(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表明PGR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最高,它的灵敏度为72.90%,特异度为60.60%。在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者中,PGR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灵敏度为85.70%,特异度为65.90%。结论:血清PGR的下降联合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最佳指标,诊断最佳临界值为4.75,PGR联合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更具有准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