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自驱动微马达制备及运动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纳米材料的研究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层层自组装技术是一种实验条件简易,操作简单,选材广泛的一种制备微纳米材料的常用技术。本课题通过两种方法制备盘状自驱动微马达,然后研究其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简单的运动机理,该体系在药物输送和靶向释放研究中有巨大潜在应用。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次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合成制备阵列图案化的微米盘状聚电解质多层膜(PEM)盘状马达基体,制备的马达直径为5um和10um,厚度为30nm左右。首先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厚度为0.3mm),通过静电力在其表面进行层层组装PEM超薄膜,然后将清洗干净的图案化的硅基板放置在PEM表面施加压力,完成第一次印刷。为了完成将盘状马达在溶液中的释放,我们需要完成第二次印刷,即先通过在载玻片旋涂聚乙烯醇薄膜(PVA)或者聚丙乙烯薄膜(PS)作为牺牲层,将带有PEM盘状马达的PDMS作为软印章压在牺牲层表面,施加压力,完成转印后采用相应的溶剂将牺牲层溶解完成马达的释放。在微接触印刷转印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实验因素:(1)PEM与不同基底(PDMS和硅基板)之间的作用力,(2)在干燥和湿润两种转印条件下PEM自身的线张力,(3)转印的温度,(4)转印的压力,(5)转印的时间。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不断优化最佳实验条件来制备大量形状规则的人造盘状微米马达。实验结果表明,PEM为(PAA/PAH)4X(PAA/PAH-FITC)2X,转移压力:20g/cm2,转移温度:22℃,转印时间:45s时转移效果最佳。为了完成马达的功能化,采用真空喷镀铂以及乙醇还原氯铂酸两种方法制备并将其组装到上述两种体系中。组装完成之后,由于铂催化燃料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推动盘状马达在溶液里进行运动。然后对气泡的产生特点,马达运动速度及轨迹进行相应机理研究,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总结得到氧气气泡产生情况主要分为三种,单一气泡推动马达运动;两个气泡对称在马达左右两边共同作用推动马达在溶液中运动;最后一种由于喷镀铂的时候不均一,马达一侧表面多点可以产生氧气气泡,通过作用力的合力来完成马达在溶液中的运动。
其他文献
上苍为人生的道路设立了很多种走法,有坦途、有曲里拐弯的,这样的、那样的,不一而足。很多人怀揣梦想却走向现实,也有人从现实中走向理想。刘庆国是怀揣梦想走向现实,又从现
采用Pro/E软件建立了卧螺离心机转鼓虚拟样机模型,导入VisualNastran仿真软件中进行模态仿真研究,得到了多阶固有振动频率和振型。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转鼓的主要破坏形式和
该论文主要以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对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了研究:一、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磺酰脲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性质;二、环糊精与手性化合物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
该论文采用传统的双烯烃聚合稀土催化剂和以Mg(nBu)、CHCl为组分的新型稀土催化剂成功制得有较高顺式-1,4含量的丁二烯/苯乙烯及异戊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通过对共聚物组成
核酸与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两类重要大分子,广泛的存在于生物细胞中,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核酸和蛋白质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定量测定是研究
本课题通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浓度Sm3+、Yb3+掺杂的Sm3+/Yb3+/LiNbO3多晶,同时通过Czochralski技术生长Sm3+/Yb3+/LiNbO3单晶,研究了Sm3+/Yb3+/LiNbO3晶体上转换发光性能,探讨上转换发光机制,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对LiNbO3晶体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从量子药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含有卤硝酚结构的Schiff碱系列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量子化学教育处.并从空间构象及电子结构方面探讨了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CH=N-双键中的
超分子化学揭示了,物质的性质及功能不仅依赖于构成体系的分子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分子的聚集形式,即分子以上层次的高级结构.超分子化学的诞生既展开了一个丰富多彩
有序的过渡金属配位聚集体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该学位论文的重点,这既是由于此类聚集体具有潜在的磁学、电学及光学性质,又因为此类聚集体与光合放
在该论文中,将着重介绍研究人中利用该实验室已有的高分辨率傅立叶变换光谱仪和激光腔内吸收光谱仪所做的工作.研究人员建立了一套驻波腔钛宝石腔内吸收激光装置,还使用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