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和法语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o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存在着5000多种语言,也就是说有大约5000种不同的语言系统。需要思考的是对于两个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历史纠葛的语言X和Y之间是否会存在共同点。事实上,各个语言虽然在表面上看来不同,但是实际上人类各语言之间存在着共性,这就是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发现语言现象变异的规律,指出这种变异的限制,这正是研究语言类型、语言共性的学者所关心的问题。语言类型学被看作为一个历时的研究工具,它不仅研究现存的语言,也研究古代语言。毫无疑问,语言类型学也进行共时研究。这一切都使得它可以分析、解释语言的演变、共性和变异的限制。另外,类型学是针对“人类所有语言”的。它更靠近普通语言学,它的目标是通过各种语言来研究语言运转的规律。通过语言类型学,我们可以把汉语和法语放在一个更为一般、更为广泛的研究框架中审视。本文的主题,一方面是研究汉语和法语之间的共同点,另一个方面是研究两者的变异,特别是要在表面上的变异中找出变异的规律和限制。我们首先观察两种语言的语言现象,然后建立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不同,然后再尝试进行功能上的解释。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语言类型学的视角之下。本文的目的是比较汉语和法语的语言系统,为语言教学、语言之间的翻译等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基础。虽然,语言类型学研究的主要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变异,但是研究的角度却有很多。Robin曾经将其总结为:语音类型和音位类型、语法类型、语义类型。实际上还应该有语篇类型等。但是,本文没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包含进去,只选择其中的一个领域对汉语和法语进行类型学视角下的对比研究。语法类型是类型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很多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就主要在语法类型的范围内展开。第一章简要描述语言类型学的发展历史,介绍语言类型学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建立蕴含关系。第二章通过汉语和法语的语法现象分析两个最基本的理据:象似性和经济性。第三章在不同的层次上研究词缀和形态屈折。另外,还要回顾传统类型学的形态分类,在此基础上,测量融合度和综合度。第四章通过三个最主要的句法成分—主语、动词、宾语,研究了小句的语序。讨论汉语和法语的基本语序,同时也对话题句结构做出分析。第五章研究汉语和法语短语层面的语序。主要为三种短语的语序: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动词短语。名词短语包括一个名词核心和各类修饰语(指别词、形容词等)。动词短语包括一个动词核心和各种状语(副词等)。介词短语包括介词核心和名词。本文主要分析这三种短语在汉语和法语中的共性,这正是语言类型学所关注的。事实上,对汉语和法语进行对比是较为困难的,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太好的理论方法,而语言类型学视角为我们解决这个困难提供了一个方法。当然,我们不会天真地认为所有的困难都能得到解决,但是我们至少有了一个较为适合的理论框架来对比汉语和法语,这些困难的解决也至少有了一些可能的途径或方法。
其他文献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勘查与研究程度最高、发现矿床及设立整装勘查区最多、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最大的构造-岩浆岩带。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第一个勘
本博士论文《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父女关系的探索》选取了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四部传奇剧(悲喜剧)《佩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以及《暴风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
采用超滤、亲和层析和双向电泳分离并纯化了人大肠癌组织中的亲核蛋白,结合蛋白印迹分析,发现亲核蛋白存在几个蛋白质变体的现象。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以
工作压力是当今员工职场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引发各种恶性后果,如抑郁症、社交冷漠症、过劳死等。最近几年来不乏报道出白领阶层中英年早逝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我国企业普遍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积极引进现代西方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部分企业也取得了不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财务报告各方需求者对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要求越来越高。财务报表作为财务报告的核心部分,其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当前的财务报表
目的 观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5年全院上报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全国上下,从个人到集体都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小企业。各国对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界定有所差异,但
课改在不断的变化中,教师也处于迷茫状态,特别是在古诗欣赏这个版块。教师对古代诗歌的引导,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它的看法和认识。本来大多数学生对久远的中国文化没有感觉,可古
本论通过对佛教和平安时代审美情趣之间关系的研究,阐述了佛教对平安时代所形成的无常的审美观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平安时代的审美观起源于佛教的无常观这一论点。本论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