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从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的市场化模式。与此同时,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农业经营的主体正在从传统的小规模家庭经营转变为多种经营实体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农业也面临着生产要素转型、发展方式转变、企业结构转型的“新常态”现实。因此,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农业发展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至关重要。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它们对于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抗风险的能力较差、缺乏行之有效的抵押资产、管理模式粗放等因素,许多家庭农场面临融资困难。本文在基于152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对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研究,按照“阅读相关文献—分析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的行文思路,来研究湖南省家庭农场的融资问题。首先对家庭农场及其特征和家庭农场融资进行了概念界定,根据不完全竞争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产权与交易费用理论对家庭农场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整理调查问卷中所获得的数据,从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融资渠道、贷款方式、一节贷款获得情况等方面描述了湖南省家庭农场融资的现状,并从中找出了家庭农场融资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实证分析的章节中,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结合相关文献找出可能会对家庭农场融资产生影响的14个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家庭农场贷款的途径很少,主要来自于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设备以及一些土地流转等的一些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的,在家庭农场贷款方式选择最多的仍旧是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对家庭农场融资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有无做账,有无完整的财务记录、是否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有抵押或找过第三方担保公司、有没有享有政府的扶持政策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是改善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状况,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帮扶作用,三是大力支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四是创新家庭农场贷款抵押方式,五是细化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六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帮扶作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