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肌淀粉样变进行评估,并与肥厚型心肌病相鉴别,并对预后作判断。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经病理确诊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LVEF≥50%)的心肌淀粉样变患者(CA组)共32例,选择同期入住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共34例,并设门诊体检的健康对照组16例。各组进行基线比较并标记心电图记录各参数,同时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并应用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各组进行分析,得到应变指标,并分析指标差异,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指标差异,采用Kaplan-Meier及Cox作生存回归分析。结果:3D-STI测得CA组与HCM组整体径向应变比较(16±7%比23±9%)、左室各壁达峰时间差比较(52±17ms比77±25ms)、Sokolow-Lyon指数比较(20±6mm比34±1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其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整体径向应变0.725(截点值19.4%)、左室各壁达峰时间差0.812(截点值51ms)、Sokolow-lyon指数0.832(截点值27.5mm)。故整体径向应变<19.4%联合左室各壁达峰时间差<51ms及Sokolowlyon指数<27.5mm是诊断CA具有高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指标。CA组与HCM组整体心尖/基底部纵向应变比较(1.49±0.65比0.93±0.5),整体心尖/(基底部+中间段)纵向应变比较(0.59±0.15比0.44±0.19),均高于HCM组;CA组与对照组室间隔心尖/基底部纵向应变比较(3.05±1.49比1.4±0.34),室间隔心尖/(基底部+中间段)纵向应变比较(1.09±0.35比0.64±0.12),均大于对照组;HCM组与对照组整体心尖/基底部纵向应变比较(0.93±0.5比1.24±0.25)、整体心尖/(基底部+中间段)纵向应变比较0.44±0.19比0.59±0.11),均小于对照组。这种应变比值在区分CA组、HCM组、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意义。对于预后评估,整体面积应变-19%、房间隔厚度10.5mm为生存预后的强烈预测因子。结论:不同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是,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的应变指标,收缩功能保留的心肌淀粉样变性与肥厚型心肌病的整体径向应变、左室各壁达峰时间差均具有明显差异,表明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指标可以鉴别心肌淀粉样变性与肥厚型心肌病,该方法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对于预后评估,在整体面积应变的基础上结合房间隔厚度,方法具有独特的预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