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物的馈赠和交换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交换活动之一,它维系、强化并创造着各种——合作性的、竞争性的抑或是敌对性的——社会联结。长期以来,对于礼物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饶有兴趣的主题。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同时又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自古至今存在着给礼文化。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因子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在现代化的影响下,人们的随礼实践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也因此带来了人们社会关系网络的变化。
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是当时中国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特征的一个真实描述。然而,60多年过去了,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的变迁,“差序格局”是否发生了异化或者演变?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因此,我希望运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透过对“随礼”现象的分析,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分析和解释。
本文以主要通过对金山社区居民展开深入访谈并结合参与观察,首先,对现阶段人们随礼的实践过程做出客观的描述,展示人们人际交往的真实面貌;其次,对随礼现象进行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试着得到人们之所以随礼的原因以及人们对随礼的需要程度和依赖程度;然后,通过被访者的口述回忆,比较不同年代的随礼的不同原则和特点;最后,验证提出的理论设想,指出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模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发生了异化和演变,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越来越受到多维因素的影响,形成一种“多维网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