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广泛存在,部分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有一定认识,但治疗缺乏特异性,疗效不确切,有的患者甚至严重影响到生存质量。本病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很多,安全无毒副作用,且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导师向诗余讲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俞募配穴为主配合电针持续刺激,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本课题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俞募配穴电针疗法与单纯西药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别,观察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评价临床疗效,SF-36量表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针灸疗法是否优于纯西药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50例患者均为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均符合2006年罗马Ⅲ学术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采用针灸治疗,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电针。每日1次;对照组25例,予依托必利胶囊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每治疗5日休息2日,共治疗4周。应用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定,应用SF—36量表测定其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观察数据的入录和分析均在SPSS1 2.0统计软件上完成。研究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8.3%,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治愈率为41.7%,总有效率为79.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等主要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对上腹烧灼感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对患者的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对患者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的改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俞募配穴为主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