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速度快、危害范围广、能够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的病害。目前,由于主栽马铃薯品种大多不抗晚疫病,种植者主要采用化学方法防治该病。然而,由于种植者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对用药时机把握不准确,常盲目用药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或用药不及时导致病害流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如何确定合理的用药时机特别是首次用药时机是目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生产现状和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Chinablight)设计了四种确定首次用药时机的策略,即:(1)马铃薯幼苗高20cm时进行首次喷药;(2)根据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预测的中心病株出现时间进行首次喷药;(3)田间发现晚疫病进行首次喷药;(4)田间发现晚疫病两周后进行首次喷药。旨在通过田间试验明确生长季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最佳首次喷药时机,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田间测试表明,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www.china-blight.net)预测的田间中心病株出现时间与其实际发生时间相符。2.采用“马铃薯幼苗高20cm时进行首次喷药”、“根据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预测的中心病株出现时间确定首次喷药时机”和“田间发现晚疫病进行首次喷药”等三种策略均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并且相互之间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后两种策略的全生育期喷药次数比第一种策略分别减少17~25%和33~38%。3.依据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www.china-blight.net)确定首次喷药和后续喷药时机,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只单一保护性药剂80%代森锰锌WP仍然能有效防控晚疫病;然而,采用“田间发现晚疫病两周后进行首次喷药”的策略即使用非常好的保护治疗药性剂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也不能有效防控该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