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使命呼唤责任担当。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责任理论基础,传承中华传统责任思想精华,为责任意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当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建树与养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是培育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的必然选择。从责任的概念释义出发,基于责任意识的现实审视,探索责任意识的行为养成方式,研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相关问题。人与责任的关系渗透着人承担责任的依据、条件等内容,涉及人何以要负责、何以能负责、要负何种责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及人的价值理论为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己任”、“仁者爱人”、“修齐治平”、“民胞物与”等思想精华为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西方文明从古希腊到近现代无数思想家对责任问题进行的哲学探究,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可贵的借鉴。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具有更广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高层次、高品质的生活追求,更精细、更关怀的社会建设,更优美、更健康的生态环境都需要全方位的责任担当,为此,必须认真审视当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探究其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及数据整理分析,充分肯定了当代大学生在责任意识方面呈现出的积极向上的主流趋势,例如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情怀、不断提升的公序意识及公益精神、逐渐增强的环境责任感,与此同时,也揭示出大学生在责任意识方面仍存在的某些淡化和缺失,例如责任认知的偏差、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脱离、责任行为的实用性及功利性倾向、生命意识和感恩意识的淡化等。究其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经济趋利性的社会环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变迁、自我教育引导不足等。以问题入手,探究强化责任意识培育的对策,从培育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社会服务等方面探究责任意识培育的具体路径,并着重强调道德责任教育须将知、情、意、行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现场情境创设等新方式进行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需要多方配合、多主体参与,以此起强化和加深作用,使大学生担当起国家社会发展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