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是民生之本,它与一个国家的稳定息息相关。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重庆市是中国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其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并且高龄化特征突出。2016年,重庆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00.3856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4.24%。2017年,重庆市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406.54万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13.2%。据预测,2020年,重庆市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将突破800万人,所占比重将达到24%。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患病风险加大,老年人对集养老和医疗护理为一体的服务需求急剧增加,传统的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分离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由于计划政策的实施、人口流动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4-2-1家庭模式和空巢家庭逐渐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老年人养老问题变得突出。长期照护作为一种介于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之间的服务,是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的有机结合,能够满足新形势下老年需求,因此,在老龄化、高龄化背景下,对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深入研究重庆市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以需求层次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及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基础,阐释发展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重要性。通过查阅统计年鉴及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客观地说明重庆市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情况,并通过文献整理及实地走访,从政策法规、硬件设施、人员培训等方面了解重庆市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供给情况。进而分析当前重庆市老年人长期照护面临的问题,包括家庭非正式照护无法满足需求、机构及社区照护供给不足与供求错位并存、服务项目设置不全、服务质量较低等,并挖掘其内在原因。同时,介绍了美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长期照护制度的发展情况,总结出其成功经验。针对重庆市老年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政策出台、模式完善、分级管理、多元筹资、队伍建设、健全评估及监督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进重庆市老年人长期照护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