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蝇属是双翅目Diptera环裂亚目Cyclorrhapha有瓣蝇类Calyptratae蝇科Muscidae中的大属之一,世界已知600余种。鉴于该类昆虫属级特征兼容性强,种级阶元成份复杂,长久被视为蝇科分类的难点和蝇科的“物种库”,并影响、制约着蝇科分类研究的实际,以及该属世界性生物地理研究空白之现状,在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上,结合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保护这一研究趋势,提出本项研究,以期解决阳蝇属乃至蝇科分类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填补阳蝇属世界性生物地理研究的空白,并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Qinghai-Tibetan Plateau-Himalayas region,以下简称QTPH)的3个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成分分析法、基于事件的方法、特有性简约分析法、泛生物地理法以及首次采用的DIVA-GIS分析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外形特征、比较形态学及支序系统学基础上的分类研究,2.在此基础上的以区系特征、分布格局为主的生物地理研究,3.结合生态要素的生态生物地理学研究探索。研究过程中,检视、整理、鉴定阳蝇属标本8000余头,其中属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的阳蝇属物种764头(包括异名种标本18头);核查国内外17个单位保存的标本800余头,包括模式标本185种300余头;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80余篇(部);建立“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阳蝇属物种信息数据库”,包括“学名、中文种名、原始引证、其他引证、订正信息、采集日期、采集人、保存地点、国家、省(州、邦)、市(县)、乡镇及其它、海拔、经度、纬度、生态、观察标本数量、地理分布、是否为特有种、世界六界分布”20项内容共计5000余项信息;收集该地区阳蝇属物种包括纬度、经度、海拔、温度、降水量等生态信息数据33696项。在此基础上取得如下成果:1.分类:(1)发现、命名并记述新种3种;(2)补充描述、再描述46种,绘图105幅,显微拍照863张;(3)系统的列出每个种的科学引证;(4)完成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阳蝇属已知种学名、引证、订正、特征、图等完整的分类资料。2.生物地理:(1)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阳蝇属已知149种,约占世界阳蝇属总种数的24.79%。其中特有种130种,占QTPH阳蝇属已知总种数的87.25%,为其主要成分;(2)对QTPH阳蝇属在世界动物地理界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3)研究了QTPH阳蝇属物种随纬度、经度、海拔、温度、降水的变化趋势;(4)采用PAE方法进行特有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确立了特有种分布区,证实了其与总体分布格局的一致性,讨论了其分布格局及成因,研究结果与黄晓磊等(2006,2008)关于蚜虫aphids、王明福等(2006)关于蝇科、郑爽(2008,2009)关于厕蝇科的研究结果一致;(5)结合QTPH地质历史,讨论了阳蝇属物种的起源与演化。